展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动态

40多国高才深圳寻伯乐

发布日期:2008-09-29 新闻来源:

  2007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隆重开幕  晶报讯“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昨天上午,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专家人才会聚深圳会展中心,参加为期两天的2007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宣布大会开幕并致辞,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国务院副秘书长李适时,国家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主持。市领导李德成、王穗明、刘应力、庄礼祥等出席开幕式。
  华建敏首先代表国务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中国历来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把人才作为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中国政府将更加积极地推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真诚希望并诚挚欢迎更多的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政府将为国际人才交流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为来华工作的各类人才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华建敏说,2001年以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为宗旨,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不断总结完善,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国际人才智力支持。
  本次大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深圳市政府主办。大会充分利用深圳毗邻港澳地区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高科技发展的产业优势、高层次人才集中的集聚优势,突出体现了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专家组织、培训机构、专业协会、科研机构参展,3000多名境外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专业人才参会,国内500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培训项目、技术攻关项目以及3万多个中高级职位在会上虚位以待。
  大会举办期间,还将举办相关项目推介会、国际人才高峰论坛等多项活动。
专访
  深圳需要高端人力资源管理者
  ——访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美兰达
  昨日,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隆重开幕,作为本次大会的特约嘉宾,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HR)首席执行官史蒂芬·美兰达接受了媒体记者专访。面对高速发展的深圳,他用“incredible(不可思议)”来形容。他还透露,该协会已经在北京上海展开的人力资源管理类专项培训课程明年将落户深圳。
   晶报:您认为当前国际人才交流的趋势是怎样的?
  史蒂芬:我想用多、更多、越来越多来形容。事实上,目前欧洲不少国家之间人才流动很容易,而亚洲、中东等地区间的人才交流也非常频繁。尽管美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近年来对人才入境有一定限制,出现人才流入下降的趋势,但这不会长久。企业未来的人才交流,一定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人才。
  晶报:目前深圳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业向发展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高端服务业的转型,您认为深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才战略?
  史蒂芬: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做的,是了解这些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与经营管理者一块,来激励这些人才发挥才能。而从制造业向高科技、金融业、高端服务业的转型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这个过程对管理能力的要求很高。管理机器和管理人是截然不同的,后者需要高超的人际沟通、激励等技巧。欧美和澳大利亚第一线的管理人员经验非常丰富,知道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生产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待加强,但是,一旦中国掌握了管理的诀窍,她会更加强大的。而深圳,恰恰也需要高端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晶报:据了解,HR已在中国展开了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认证准备课程(简称GPHR)和人力资源管理通才培训课程(简称HRG)两项专业培训课程,深圳何时会有呢?
  史蒂芬:目前协会已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开设了这两项课程,深圳则将在明年展开。GPHR主要是衡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是否已掌握成功应对世界市场所必需的知识。而HRG则主要是面向刚跨进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该培训由美方提供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全程共4天,花费为1.68万元人民币,培训后还需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质,而考试每半年进行一次。
  晶报:美国人对来中国工作是否感兴趣?通常他们喜欢哪些领域的工种呢?
  史蒂芬:呵呵,非常多的美国人都将中国作为渴望的工作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快,机会多,已经受到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的关注。我女儿就是其中一个,我现在已经建议她学习普通话。对于美国人而言,来中国工作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问题。
现场
  海归乐在深圳扎根 深港互动掘“金”
  留学人员展区:海归乐在深圳扎根成长
   “今天我们的目的是招聘有海外背景的海归人士,而今天派出的面试官也是当年在海外招回来的。”格兰达集团董事长林宜龙说,他们派出了日本、新加坡、韩国留学归来的员工当面试官。
  2003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于海霞告诉记者,1996年她出国时,根本没想到再回来。2003年,格兰达集团到日本招聘海归时,她才知道国内的发展非常迅猛,于是她应聘到格兰达集团工作,回到深圳后她一干就是4年。“5年前,很多留学人员都很努力学习、工作,为的是拿到国外的永久居留证,但现在越来越多留学人员认真学习和工作,是为了能在国内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
  和于海霞不一样,莱科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海归派,但他和几个留学人员创办了莱科。“这次大会有不少国内外通讯行业大型运营商参与,我们想借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将产品推向国际。”该名负责人说。
  中国深圳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刘主任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年轻的留学归国人员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创业园里,已经有140多个中小企业,拥有海归近200名。
  据市引智办统计,近年来,选择来深就业和创业的留学人员不断增多,从2002年起,连续5年突破千人,目前深圳的海归已经突破1万名。为了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深圳市政府将创业前期资金从过去的三个等次的补贴:5万元、10万元、15万元分别提高到10万元、15万元和30万元,其中一等资助30万元的标准在国内城市中算是最高的。
香港展区:深港互动挖掘人才“软金矿”
  香港金融管理学院的陈树康副院长说,学院参加过在其他城市举办的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但因为此次大会在香港的邻居—深圳举办,他们对本次大会寄予厚望。
  “来深圳参加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让深圳更多了解香港金融管理学院,通过深港之间的桥梁,把香港的教育培训资源推荐出去。”陈树康告诉记者,由于香港有西方现代管理理念,而且在传授经验时不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语言沟通也不存在问题,因此香港成为了内地公务员和专业人士优先考虑的城市。目前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地的公务员和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前往香港取经。陈树康表示,目前该学院也在和深圳的相关部门洽谈,希望能构筑起深港之间互动的平台,更多挖掘香港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的“软金矿”。
  陈树康还告诉记者,近年来,港澳台地区很多高层人士都参与培训,希望获得内地的博士、硕士文凭,这些人在取得文凭后,很多都被公司派往内地发展,足以证明现在内地对高端人才非常有吸引力。
  俄罗斯和东欧展区:中俄急需专业人才对接
   在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的50多家机构及高校带来了机械、能源、环保、农业、畜牧业等20多个专业的逾百个项目,吸引了中外参展商的眼球。
  “以前来中国参展,多是参加高科技技术展览,专业的人才交流大会还是头一回在中国参加。”俄罗斯托姆斯克半导体仪器科研院的参展代表告诉记者,他们带来了8个高科技项目,都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高科技项目。不过他认为,技术项目的交流和人才交流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项目后,对人才的需求更进一步增加了。他表示,如果这8个项目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俄罗斯托姆斯克半导体仪器科研院则可派出相关领域的专家来中国进行工作交流,并对中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江西省外国专家局的相关负责人在参展的间隙特地来到了俄罗斯专家展区,他告诉记者,江西省新近上马一自动开采钨矿项目,目前正在寻找该项目领域的专家。而相关资料显示,俄罗斯此类项目技术国际领先,非常希望能在展会上与俄罗斯专家进行接洽。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科学院博士伊戈诺夫也表示,此次参展的4个医疗项目中,就是希望能引进中国中医方面的技术及人才,针对一些当地地方病进行专门的临床研究,从中医中找到根治的突破点。
  乌克兰“聚英”股份有限公司的俄方代表介绍说,乌克兰是农业大国,除了在农业方面,航天电缆、钛金、焊接等领域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该机构每年都会根据中国企业的需求,有目的地从乌克兰找到相应方面的专家到中国合作。
相关新闻
  3万中高级职位虚位以待
  金领世界高级人才招聘会昨举行
  流利的英语,笔挺的西装……昨天在会展中心1号馆D厅举行的金领世界高级人才招聘会显示其高档次特征。近300家中外企业提供的3万个中高级职位,吸引了不少高端人才到场寻找“伯乐”,其中不乏海归人士及外国留学生。据统计,虽说是工作日,昨天的招聘会却吸引上万人才入场。
  年薪10万元至40万元
  作为此次人才交流大会的子活动之一,昨天的招聘会显示其超高人气。上午10时许,开幕式刚过,就有不少求职心切的市民涌了进来。据了解,共有来自国内外的近300家企业前来招贤,既包括IBM、飞利浦等知名国外企业,也有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比亚迪、富士康等深圳市民耳熟能详的知名中国企业。据了解,根据不同状况,这些岗位的年薪大都在10万元至40万元之间。同时,招聘方对人才的要求尽显“苛刻”。
  会说英语门槛高
  走进招聘会现场,各个展台前都是英文版的介绍、说明,连招聘的岗位、要求等细节全都是英文。记者注意到,基本上有拓展海外业务的企业全是英文交流,应聘者说了第一句中文后,招聘方马上会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交流,如果应聘者能用流利的英语接上话,才能继续谈下去,否则,将会直接被淘汰。根据不同要求,除英语外,部分企业还要求应聘者具备法语等其它语言的能力。
老外热衷国内企业
  昨天上午,法国人Cynille Duchanfour来到了IBM的展位,相中了IT管理职位。他告诉记者,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规模大,他觉得应该能在这里找到IT界的跨国大公司。Duchanfour认为,他最看重的就是未来的发展机会,以及公司所在国家的环境优势,当然薪水也是要考虑的。
  据了解,在昨天的招聘现场,这样的老外还真不少,第一次来深参加招聘会的广州市森大贸易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张永军表示,因公司招聘对象主要为驻国外业务员,仅仅一上午收到的20份简历中,就有6份是外国人的,他们的素质一般都很高,大多在大企业干过。
  求职方更看重发展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还遇到一位熟人陈先生,原来他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月薪1万元左右,但内部环境不好,于是想寻找一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他表示,至于企业是否知名、刚开始给的薪水是否高不是最重要的,自己是否被器重,工作能力有没有空间展示才是自己最在意的。这一发现在不少企业那里得到证实,据现场负责招聘的比亚迪公司工作人员梁先生介绍,在现场收到的近30份简历中,8成以上求职者在大公司干过,他们原有的薪水本来就不算低,跳槽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觉得自己在原公司的发展空间不够,于是转移“战场”。薪水至少不是他们最看重的第一要素,他们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增值潜力。
花絮
  “你好、谢谢、不辣”
  晶报记者巧遇英国母校宣传官
   “你是商学院的?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就在你们旁边啊!”昨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两位参展代表艾琳·邓斯坦女士和马斌先生与刚刚自该校拿到硕士学位的晶报记者“喜相逢”,忍不住频频握手。
  因为海运报关手续问题,此次伯明翰大学精心准备的宣传海报和资料无法及时送到会场,该校两位代表颇感遗憾。不过艾琳女士在会场遇到了自己的“校友”、前来采访的晶报记者徐丹,算是一个意外惊喜。徐丹今年10月刚从伯明翰大学商学院拿下硕士学位,回国重返报社岗位后第一次涉外采访的对象就是母校“邻居”。于是双方迅速拉起家常。
  艾琳说,她此前通过公共政策培训班交到不少中国“官方”朋友,中文名“邓爱琳”就是中国朋友起的,她还学会了说“你好、谢谢、不辣”等几句中文。这是艾琳第一次来中国,此次大会后,她将去西安。因为今年9月首次在伦敦展出的中国兵马俑轰动英国。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深圳会展中心图片库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合作单位|友情链接|网站地图|网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