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动态

上海世博传达的会展启示

发布日期:2010-08-11 新闻来源:《瞭望》

   从国际性主题文化会展产业建设的角度,上海世博会颇具创新与特色。一是关于实品陈列与虚拟展示,另一是关于宏大叙事和具象描述。

  先说关于实品陈列与虚拟展示。众所周知,从19世纪中叶发展而来的世博会,在其近160年历史中,大部分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实品展示的盛会。“一切始于世博会”的口号,主要颂扬制造业不断改变社会面貌、科技成果飞快推动生活进步的神奇。

  以产品为重心的世博标志之一是评奖。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决定放弃评奖比赛,说明由重产品向重文化主题的会展业态转变,基本被各方广泛认同。上届日本爱知世博会(2005年),虽然设立两奖项:“爱·地球奖”和“自然的睿智奖”,本届上海世博会也将设三奖项:主题演绎奖、展示创意奖和建筑设计奖,但与过去的评奖本质不同:那种单品表彰的意义弱化,文明高端价值的指向性显著。

  实品陈列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它精彩表达代表文明进步的创新——太多体现于人们现代生活质量的物品,都是从世博展品开始普及。所以,上海世博会仍可见实品陈列,如德国馆显示“德国制造”的几个展柜等。不过相对于前百余年中多届世博,动辄数百万种的数量已是十分微小,而且确有不少馆基本上没有现代制造和实品的内容。

  虚拟光影的全景大文化展示,成了本届世博会的主打形式,它表明工业化为人类追求最高目标时期的结束,社会进入多层协调的主题文化的世博、创新思想交流平台的世博、先进文明全景舞场的世博年代。若论品牌性会展产业,则完成走向多样性、多元化演示载体的华丽转身,民族国家、城市地域、产业企业的靓丽表现,成为世博战略的价值取向。

  数分钟的精彩光影节目所含信息量与冲击力,往往是数百件静态实品难以比肩的:它以相关历史和社会资源为主题背景,让文化表达出厚度与韵味;它迎合人们希望现场感、参与态、多重体验的潜意识,让科技进行立体表现与渲染。动起来的中国馆“清明上河图”、民营企业联合馆舞台上表演的“活力矩阵”、日本产业馆的“青花瓷”等,均可称为佼佼者。

  然而虚拟展示的软肋也有所暴露:许多世博会观众因对实品质感的喜好和观展习惯的记忆,因排半天队“只看了一个短片”颇有失落。因此,实品陈列不容否定:各国经典艺术品、工业品这次在上海世博会被热捧便是明证。虚拟展示不可无度,仅为光影会让消费者因未见“真货”而觉“不值”,高科技形态并非一定叫好,短片数百万到数千万元的成本等,都需策展者重视。二者如何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是今后文化会展业的课题。

  另一值得一说的是关于宏大叙事和具象描述。不可否认,宏大叙事因大跨度的历史感、全景式的震撼力,常常在会展活动中有气氛渲染、统摄精神的作用。但自上海世博会展场一路走来,回顾自身印象和了解到的观众记忆,有些宏大叙事却未在头脑中留下多少痕迹。资源如此使用很是可惜。

  而观摩外国馆、企业馆,多流行具象叙事,并讲求情感表达。日本馆以浩大的投资展示文化、环境、产业、技术的现代成就,主线却紧紧围绕中日两国科学家在联手拯救朱中的感人故事。通过植入故事的高清相机、机器人、森林、社区、家庭、环保等场景,相信参观者都会有关于“境界”的印象:先进不仅在器物与建筑,更在意识和生活方式。

  具象叙事的表现大主题功效,还可从美国馆另两个短片体会:“准备厅”的多个屏幕没有播放壮美的山川、现代的城市,而是重复进行上至国务卿、下到各色美国百姓学习一句汉语:“欢迎参观美国馆”的活动,那种不易、有趣、最终成功的过程,善意盎然。第二厅短片使用“美国精神”的主题,它似乎与馆外广告牌打出的“美国是强大的国家、多元的国家、创新的国家、成功的国家”交相呼应,其文化自信让人钦佩。但是短片中,既没用宏大叙事者惯以工农商学兵等展现方式,也未用一帧国防、工业等壮观画面,而是聚焦幼儿园,通过介绍引导孩子们学会包容、帮助、合作、创意等习性的内容,最后由总统奥巴马几句谈论中美关系录像的安排,点睛美国精神。

  具象情感叙事,含微言大义、以小搏大的文化特点,有引发共鸣、自然亲近的传播优势,产生的“我”、而非“你”或“他”式的认知认同功效,更令某些不以人为本的“宏论”望尘莫及。

  (作者 沈望舒: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深圳会展中心图片库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合作单位|友情链接|网站地图|网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