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动态

会展信息简报 (第三十五期)

发布日期:2008-09-28 新闻来源:会展新闻

第  三十五  期    2007年7月15 日   深圳会展中心资料室编

  会展新闻

  继京沪之后锁定深圳 励展中国再施并购扩张计划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周春雨 时间:2007-7-13

  6月26日,励展博览集团与深圳华博展览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由双方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新合资公司命名为励展华博(深圳)有限公司。业界一直以来的猜测终于落槌定音:励展中国第三家合资公司选址深圳。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当地媒体报道,励展博览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将落户深圳。当本报记者致电励展博览中国公司有关负责人时,这位人士并未否认业界的传闻,但在表述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的高层意见时说,在珠三角地区,励展正与有关方面进行洽谈,结果还没最后敲定。由此可以确定,励展在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扩张正在进行中。

  尽管此前励展中国公司对于第三家合资公司的事三缄其口,但有业界人士表示,根据励展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合资公司的战略动向,珠三角也应是励展的主要目标市场。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兰德龙曾透露,励展在中国将有更多的合作和并购行为。

  华南战略意在扩大版图

  此次与民营企业深圳华博的合作是励展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首度尝试。双方成立新合资公司,被励展集团和深圳华博称为中国会展业的一件大事。之所以这么说,源于深圳华博是一家运营良好的民营展览公司。它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让深圳华博成为华南区域少有的几大民营会展品牌企业之一。新合资公司董事总经理由深圳华博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承文出任。蒋承文表示,深圳华博一直在寻求提升礼品展项目的机会,励展华博的成立将使客户更加确信,由原深圳华博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今后将继续引领产业的发展。他认为,新合资公司将结合深圳华博在区域市场的优势和励展集团全球办展的专业经验,为客商提供更具国际化的服务平台。

  近两年来,励展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动作一直颇受关注,特别是关于励展的第三家公司落户何处的问题。直到签署协议前,励展都没有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与深圳华博的合作只是励展“华南战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励展还与广交会谈成了有关合作。

  据记者了解,2005年,兰德龙到励展中国公司履新后不久,就对华南,包括深圳进行了考察。不仅如此,励展还与深圳市政府的官员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并表达了励展将在深圳会展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愿望。随后,励展中国公司公开宣称,励展已经制定出台了“华南战略”。从励展方面看来,此次与深圳华博的合作,励展博览集团的中国版图才基本完善。事实上,为了“华南战略”计划,励展早就将品牌展会华南国际工业组装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华南国际汽车电子展览会移植到深圳举办。

  严格地说,励展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并不是单纯的进行并购,而是在并购后对展览项目重新定位,通过励展博览集团强大的国际销售网络,组织更多的国际展商和专业买家,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化程度和品牌展会的价值。

  下一个目标在成都?

  与深圳华博合作,是励展继在一线城市,即北京和上海成功并购后,首次在二线城市出手。截至目前,励展中国的扩张已经涵盖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以及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目前,励展在中国市场正以两位数速度增长,远高于其同行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增长水平。

  然而,与现在的做法相比,善于资本运作的励展集团,在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却显得过于低调,也因此错失了一些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时机。

  继2003年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励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后,2005年,励展联手国药集团创立了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到此次成立励展华博(深圳)有限公司,差不多每两年,励展就在中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特别是2005年励展收购国药50%股份的举动,在中国会展业界引起不小的震荡。

  据知情人士介绍,就在励展博览集团与深圳华博签署协议时,远在英国伦敦的励展博览集团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陆思奇表示:“礼品和家居用品展是励展的全球核心优势业务之一。以前投资由深圳华博运作的一流中国礼品展,就是投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励展已在广东举办若干展会,新合资公司的成立表明励展将进一步加强在该地区的发展。最后,陆思奇坦言,新合资公司的成立,使励展博览集团得以立足于中国内地的所有关键经济区域。

  据励展中国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励展在中国内地共举办展览项目逾30个,其中包括7个新项目;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逾1.5万名参展商、逾47万名买家和逾1万名与会代表;总展览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除了在中国市场的大举扩张之外,励展还将其国际品牌展会移植到中国举办,展会项目覆盖了各个领域,举办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以外,还包括了深圳、青岛、大连、成都、东莞、昆明、南京、天津、海口等12个城市。

  有业界专家表示,按照励展中国的扩张版图趋势推测,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下一步就应该是西南区域。根据励展目前在成都举办的医药行业的展会,以及其对成都重视程度来看,应该说励展对西部已关注许久。

  会展动向

  华东展馆联动网络初成规模

  来源:中国会展 作者:沈丽 时间:2007-7-16

  中国的会展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非常快,特别是会展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华东地区,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在展馆建设方面无论是硬件质量,还是软件配套的跟进与合理性上,都具备了相当的领先优势。此外,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区域也能注意到资源的互补与协调,扬长避短,正逐步形成一个互通有无、逐层深入的华东展馆递进式网络。

  上海展馆发展居华东之首

  上海现有7个大型展览中心,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附带会议设施的星级酒店超过300家;从事会展组织、场馆经营以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公司达100多家。

  作为一项具有国际性的外向型产业,上海已形成了以开发区为核心,辐射至漕河泾开发区、浦东新区一线的会展黄金走廊基本形成,拥有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即将全部竣工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高档会展场所。

  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竣工后,上海的大型展览中心的室内场馆面积将超过35万平方米,室外场馆面积将达8.5万平方米。上海在会展场馆建设环境上,拥有足够的办展优势和足够的发展潜力。但与国际知名展览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着在展馆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各个展馆展览面积不够大,而且布局分散等细节问题。

  杭州10万平米最大展馆提上日程

  杭州目前的展览场馆,除了早期的浙江展览馆以外,又先后建成了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和平会展中心、杭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汽车城)三个场馆。这4个专业展览场馆的室内面积有10.4万平方米,可提供近5000个国际标准展位。此外,浙江图书馆会展中心、杭州工人文化宫、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浙江科技馆以及浙江大学永谦活动中心、邵逸夫科学馆等会展场馆也为各类展会在杭举办提供了可选择的场地。

  单从数量上看,杭州的展览场馆确实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实际上却功能单一、设施简陋、配套不全,有些甚至改作它用,难以承接规模大、档次高、国际性的会展活动。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杭州可供同时使用的展览面积实际只有3.4万平方米。已经成为制约杭州会展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浙江有关部门提出“十一五”期间杭州应该拥有一个展览总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馆以及最大容量2000人以上的现代化会议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选址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其进度目标是要在2010年上半年建成,2011年将作为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场馆。

  展馆还是南京会展业的“软肋”

  江苏会展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江苏展览馆就是在那个时候投资兴建的。但江苏会展业真正的大发展始于本世纪初,核心的标志是当时省内最大的会展平台——南京国展中心的建成,并以第六届华商大会的召开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目前,南京共拥有各类展馆18个,其中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占地面积虽居全市之首,达12.6万平方米,拥有2200多个国际标准展位,但其室内有效面积仅4.5万平方米,且地理位置不当,交通易拥堵、缺少展馆物业支撑,硬件设施已经成为南京会展发展的软肋。

  由于会展经济的资源比较分散,整体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力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南京市一方面加快从国内外引进会展企业,加强会展资源整合,另一方面也讲展馆建设列入城市发展工作重中之重。2005年,南京市根据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在河西建一个总投资近30亿元、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展馆,该工程2006年底开工建设。预计工程完工后,南京会展业缺少高层次展馆的尴尬局面将得以大大缓解。

  山东展馆完成由配角到主角的转变

  山东省展览业2006年产值接近15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15%,举办展会280多个,其中展馆收入涨幅达20%。据不完全统计,现共有可办展会的场馆29个,正式办展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有5个,主要分布于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占全国总量的5.6%。展览面积总计约30万平方米。2004年全国正式办展的90个展览馆中,共举办展览会2467个。 

  以山东省内展馆建设较为领先的青岛为例,位于青岛高新区世纪广场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是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展馆,于2000年7月投入使用。在2006年全年,青岛会展中心举办展会60个,共计使用展览面积65万平方米,接待国内外来宾150万人次。全年展会一是展会数量多,平均每6天一个展会,频频出现前后两个展会撤展与布展首尾相接的火热场面。二是展会档次高,国际化程度高,60个展会中国际性展会有37个,占62%。三是全国巡回展多,2006年在会展中心举办的全国巡回展有7个,创历史之最。有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全国摩托车及配件交易会,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暨临床检验设备展览会,第60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秋季交易会等。为山东会展场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安徽展馆承揽宁汉会展纽带功能

  作为偏中部地区的安徽,最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已初步奠定宁汉之间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拥有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等会展场所。在2004年,会展总数200余个,举办了“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全国教学仪器展”、“全国农机展”等展会。

  除此之外,安徽芜湖的芜湖会展中心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拥有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已打造了“旅博会”、“茶博会”、“建博会”、“科博会”、“汽博会”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会展。

  随着最近几年蚌埠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配套设施(包括到合肥和南京的高速公路、锦江大酒店、新世纪国际大酒店等高档酒店的建设等)的完善,为蚌埠的会展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蚌埠市的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也达到28693㎡,室内外展览面积25000多平方米,有地下室、新闻发布厅、多功能厅、咖啡厅等配套场所。

  作为内陆省份,安徽的地理位置不突出,经济不算发达,会展经济发展滞后,这些都曾经是安徽会展业发展中的“瓶颈”因素。据了解,安徽欲突破会展经济“围城”,把握手中一张王牌,即最有潜质的旅游资源(黄山、九华山、巢湖等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景点),打算从会展旅游角度切入会展市场,举办一些休闲类展会,倡导展会的娱乐性、休闲性,适时引进国际性、国家级的会议在安徽召开,充分利用安徽离上海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背倚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优势,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经济,从而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会展视角

  中国会展场馆述评

  来源:中国会展 作者:过聚荣 时间:2007-7-9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会展业在我国逐步壮大,成为近年来我国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中国的会展业在“十五”(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至2005)年间都取得超过14%的增幅后,2007年继续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就展览项目数而言,中国仅落后于全球第一的美国,而展览场馆数量则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后。会展经济作为新兴的部门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辽宁等省市会展业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三大会展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会展产业带。

  会展场馆是会展经济发展的载体被誉为会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相当规模及其配套设施齐全的会展场馆就难以催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各地一批新型展馆的建设及投入使用,现代风格的展览馆成为一个城市体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名片”。同时,作为会展行业发展的硬件设施,展览场馆的地域集中程度是会展业发展的方向标。一般而言,会展场馆集中的地区往往也是会展业发展的中心。会展场馆的区位布局对办展效率、办展效果、展会后场馆经济效益的发挥和会展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展览场馆分布现状

  中国现有展览场馆的建设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建国后为展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在各省会城市建设的省级展览馆(至今仍是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省份唯一的专业展览场馆);二是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达地区为促进经济交流建设的各种国际展览、贸易中心;三是近年来许多大中型城市规划以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为目的建设的展馆。截至到 2006 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展览场馆共有162家,展览场馆在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平均。

  总体上来看,华东地区由于地域的优势,地处沿海地带,社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产业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优良的环境条件区位。由于在社会经济以及区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华东地区是展览场馆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该区共有会展场馆65个。在展览面积上,华东地区展览面积以30000平方米以下的居多,共有39个场馆,占场馆总数的60%。在空间分布上,则以上海及江浙地区居多,共有38个场馆,占场馆总数的58.46%。安徽省,江西省会展业相对不发达,展览场馆数量少,使用率也较低。西北部地区场馆数量较少。

  中国中南和港澳台地区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运行良好,因而,会展业较为发达,这一地区共拥有43个会展场馆。展览面积以10,000-80,000平方米居多,也不乏超过100,000平方米的展览馆,总体而言,会展业在该地区的发展很不均衡。中南地区的广东,港澳等地区(其中台湾省由于目前的特殊原因,其会展业的情况无法统计)的会展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南地区中其它地区如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会展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海南则由于行政区域建立不久的原因,会展业也相对滞后。在展览馆的空间分布上,沿海经济发达的广东和香港特区的展览馆数量较多,因而会展经济也较发达。

  现阶段,西北是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很便捷,产业结构较也欠合理,展会硬件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相关的展览服务业也尚未发展起来,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西北地区会展业的发展。总的来说,中国西北地区的会展业比较落后,从会展场馆来说,能够查询到的会展场馆只有11个,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博物馆、广场等非正式会展场馆。此外,场馆规模也比较小。但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西北地区也将逐步成为会展的新热点,在西安,总投资达45亿元人民币的西安曲江国家会展中心已在2006年4月奠基,展馆面积10万平方米,据称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设施完备的国际一流会展场馆。

  华北部地区共有展览馆20个,展览面积较小,有68.75%的展览馆展览面积在10000-30000平方米之间。从空间分布上看,展览馆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和天津市占该地区总数的61.11%。

  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它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会展场馆大都集中在大连、沈阳以及哈尔滨等城市。

  如同西北地区一样,中国的西南地区在经济的发展方面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作为会展业而言,它也处于起步的阶段。西南地区共有13个展览馆,不过,重庆、成都和昆明等三大城市就有12个之多,占92.31%。西藏尚没有会展场馆。

  从集群的中心来看,华东地区展馆相对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市;中南和港澳台地区的展馆主要集中在广东、香港和澳门等地;华北地区的展馆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而东北地区的展馆则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西南地区的展馆主要集中在成都和重庆,相对而言,我国的西北地区比较薄弱,只有西安在会展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

  二、会展场馆经营中寡头竞争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中国会展经济竞争市场结构相当复杂,其原因在于会展经济产业内部的主体呈多元成分结构,其中最具典型分析意义的是会展场馆的市场结构。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会展场馆为典型寡头垄断结构。

  1.性分析

  会展场馆寡头垄断者的市场行为呈现典型的相互间牵制和非价格竞争两个基本特征。

  以互相牵制的行为特征为例,会展场馆的寡头垄断者都是寻价者,他们对于自己所提供的场馆有定价的能力。当然,因为市场由数个场馆供给者,加上不同规模的场馆都是近似的代替品,所以他们的竞争行为会互相牵制,并对其它场馆的竞争行为的反应较为迅速而敏感。例如当某会展中心通过降低场地价格来竞争,其它场馆也会立刻反应采取同样的降价手段,否则他们便可能会失去市场的竞争力。在寡头市场中,我们观察到,中国会展经济产业中的场馆中心公司存在三种定价策略:即价格刚性、价格协议和价格领导。

  价格刚性:在寡头垄断下,没有一家公司能在价格战中得益,所以场地的租金相对地较稳定。

  价格协议:如果场地租金真的要有所调整,例如因成本上升而调整价格,各寡头垄断者可能会一起协商新的价格。

  价格领导:指寡头垄断者之间有价格协议,但价格的变动存在着价格领导的现象。通常最具实力的场馆公司是领导者,当他改变租金价格,其它公司会立即紧随。

  另一种竞争行为是非价格竞争。由于寡头垄断者不会贸然改变场地价格,于是多倾向使用一些非价格方式来竞争。如会尽量利用完善会展服务,专业化的会展和品牌会展制造差别,以维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这方面,国外会展协会的在展会的分类管理和协调上具有较强的主导作用,从而避免了展览中心之间的相互竞争,促成了地区性的垄断。比如意大利和德国,各个展览中心和公司之间并通常并不就同类的展览展开竞争,而是各自经营自己的专业性市场。

  2.综合性分析

  会展场馆除了相互竞争以外,各地区间的场馆合作也是一种经营模式。2006年6月14日,12家展馆在深圳签署了《中国展览馆相互推广合作协议》,合作旨在于将深圳会展行业的品牌在打出去的同时,寻求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以求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由于每个展馆都有自己的特点及生存发展的环境空间,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必然遇到很多虽各有不同却不无共性的问题。据分析,此次展馆合作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合作“门当户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侧重于中东部地区的展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大,在合作上可以平衡各自的需求。

  二是合作“利益互补”。12家展馆地理分布均匀,相距适当,都是各地展馆中的翘楚,也是各地会展业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展馆更多的是维护区域内属于自己的利益,他们经营的展会很少重叠、冲突,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在彼此经营好一方的同时,这更像是一种尝试性的扩张。

  当然,展馆合作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隐忧,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

  一是缺乏长远规划。由于国内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会展业发展的不平衡,传统发达的所谓一级会展城市及新兴的二级会展城市基本分布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深圳合作模式的诞生伊始,便已将一些会展业欠发达地区排除在外,这虽然有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为保证合作顺利开展等客观原因,但似乎功利色彩过浓,同时也不利于会展业发达城市与企业扩大在西部会展业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力。同时,国家开发西部计划政策的启动,也预示着未来国家在政策、物质等方面,将对西部给予大力倾斜与支持,可以预见,未来的西部经济发展将具有极大的上升空间与发展潜力,西部的会展业同样如此,如果深圳合作模式不能长远预见,早做规划,那么势必会亡羊补牢。

  二是协调缺乏可操作性。目前这种合作模式的管理还比较松散、缺乏统一协调,也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专门机构来管理协议内容的实施,在涉及展馆宣传、自办展招展、展会推介、广告等诸多方面后,如此全面的合作,细节上究竟怎么样来落实,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等等都是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合作过程中,各方所需是否能够得到平衡,都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证明。

  三、会展场馆建设的问题剖析

  在中国近期宏观调控的对象中,会展场馆也位立其中。然而,2006年度场馆建设尽管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是各地场馆建设温度未降。据商务部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地已建成展览场馆212个,分别比2001年和2002年增长81.2%和20.5%。总建筑面积达601万平方米,使用面积为37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51万平方米,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33.5%、41.07%和39.6%;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1.8%、145.3%和13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正在建设或规划在三年内建成展览场馆的展览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2006年,东部地区会展场馆建设有降温迹象,不少地区只是延续以前的“二期工程”,但也有新的项目出台,如南京新会展中心。而中西部地区场馆建设热情不减,2006年4月开工的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投资45亿元,占地1240亩,展馆面积10万平方米,将成为我国西部规模最大、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会展场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也于去年底动工,总投资70亿元人民币,场馆面积将达20万平方米。德国展览集团规划的武汉CBD会展中心将有仅3万多平方米的展出面积。

  我国会展场馆建设总体上已出现“失衡”状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一是总量“过剩”。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但是由于已经在建和规划设计的展馆数量与面积仍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2006年展馆的扩增具有很大的惯性。2006年,我国展览面积超过了350万平方米。而作为国际上展览业发展最好的国家德国,其全国展览面积仅250万平方米,展馆平均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但我国展馆单馆面积小,80%的现有会展场馆的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

  二是布局不合理。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会展需求旺盛,展馆供不应求,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使用率几乎100%。而相当一部分城市展馆使用率十分低下,展馆闲置率较高。全国绝大多数展览馆平均使用率只有10%左右,不到 15%。

  三是运行效率偏低。从增速看,展馆的年递增率大大高于展览项目的年递增率。与展览场馆面积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展览场馆总收入增长缓慢。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1年全国展览场馆收入为16.86亿元,2002年略有上升,达到20.11亿元,2003年全国展览场馆的总收入仅为20.12亿元,与2002年基本持平。但展览场馆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收入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1年以来,年降幅超过25%。许多地方展馆因展览项目少,面临“吃不饱”的困境。长沙、武汉、桂林等地的部分展馆,每年承办的展览项目少,运营效率偏低。

  综上所述,中国会展场馆在会展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应予以充分发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城市政府在建设会展场馆时要综合考虑其区域经济的特点、条件和展馆布局等要素,科学、合理前瞻性规划;会展场馆更要关注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打造品牌展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会展业目光要放长远

  来源:新浪网 作者: 时间:2007-7-13

  “发展中国会展业,就要把目光放长远些。”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高级顾问俞晓松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如是说。俞晓松介绍说,早在1952年,为了适应国际展览业发展需求,中国第一个以涉外展览为主要工作的民间机构—中国贸促会应运而生。他说,50多年来,中国贸促会为会展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俞晓松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成立是我国会展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更是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研究会的成立将填补目前国内会展业系统理论研究的空白。

  俞晓松介绍说,目前中国的服务业产值只占人均GDP的36%至41%,而在印度却已达到50%以上。他认为,中国的会展产业能否做大做强,服务业的发展是关键。新形势下的展览业,已不是单纯的产品展示,它是集会议、展览、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行业。

  俞晓松希望,在未来15年到20年之间,我国的服务业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政府对服务业中会议、展览、旅游等多种产业间的连带关系间的认识和定位。届时,俗称朝阳产业的会展业能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专业的会展、会议服务公司能成为大型会议活动和政府工作会议服务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形成以会议拉动旅游经济,旅游业依托会议发展而壮大的新格局。他希望,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能够在理事长及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着眼未来,充分发挥自己作用和历史使命,为推动我国会展产业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家电巨头为何缺席电子展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李薇 时间:2007-7-13

  7月6日至9日,“2007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青岛电子展”)将在青岛开幕。据悉,目前虽然共有近400家企业参展,但国内外众多家电巨头并没有出现在参展企业名单中,如TCL、松下等。

  参展企业更务实

  TCL品牌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TCL集团参加了青岛电子展,但整个集团今年都不会参加这次青岛电子展,但会出现在展会期间的论坛上。

  该人士表示,企业参不参加展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现在会展经济风起云涌,企业参加哪个不参加哪个,要看市场而定,我们今年主要参展的是香港电子展。香港每年春季和秋季都会举行国际电子展。

  “不参加青岛电子展是我们企业因一年发展策略而定的,跟企业的资金和地方政府干预没有一点关系。”这名人士还驳斥了业内对TCL集团今年缺席国内各大展会的猜测。在不久前举行的北京科博会上,TCL集团也未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据我所知,松下中国公司的确没有参加这次青岛电子展,但至于当地的经销商是否会参加就不太清楚了。”松下中国公司公关部负责人表示。

  这名负责人说:“我们总部那边有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组织公司参加展会等事宜,这个部门会对大至公司策略、小到参展费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参加展会是有计划的,并不是临时决定的,所以这次松下没有参加青岛电子展是根据公司整个发展策略而定的。”

  青岛电子展面临挑战

  2005年,举办了3届的青岛“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转型为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就在今年的青岛电子博览会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安徽省突然也宣布,从今年开始,合肥将举办“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与国内其他电子展览会一比高下。

  如今国内举办电子展或家电展都是依托于一个家电或电子制造基地,如青岛电子展、顺德电子展以及合肥电子展。

  顺德是科龙多个国内家电品牌的生长地,青岛更是海尔、海信、澳柯玛的大本营,而合肥也已成为和顺德、青岛并肩而立的家电制造基地。合肥正在计划利用8到10年左右的时间超越顺德和青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

  目前,合肥家用电器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三位,是西门子、海尔、美菱、荣事达、三洋的重要制造生产基地。

  上述提到的还只是综合性的家电或者电子展,随着展会经济升温,凭借地区优势而举办的国际性细分化家电展也开始增多。今年6月,浙江余姚举办了首届国际日用小家电博览会,9月,杭州即将举办首届电子信息博览会。

  在诸多类似展会出现的同时,也有多个展会因缺少特色而逐渐萧条。由中国家电协会主办的北京中国国际家电博览会由于缺少亮点,参展企业逐年减少,因为规模缩水举办场地也由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移至北京展览馆。

  展会应该打破地域界线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国内很多电子展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确带来了好处,但目前地方政府办展会过多,而且没有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国内各个展会的历史也不是很长,没有根基。

  由于都拥有地方政府主办的背景,青岛电子展自然地与顺德电子展有了地域间互相竞争的关系,青岛电子展中广东企业(尤其是顺德企业)相对较少,而顺德电子展上,青岛企业也寥寥无几。

  目前,很多电子展会的地方性质太浓,地方政府干预过多,未来电子展会要以培育展会的品牌、展会的内容为主。发展方向应该是打破区域的界线,不能办成某个地区的展会,而是应该面向全国、面向国际。而企业也不能定位在地区,而要面向国际。

  近年来国内各种名目的家电展会越来越多,带给厂家的利益却一直在减少,家电企业淡出各个电子展,而专注一个展会是很正常的事情。

  家电专家罗清启说,未来电子展会的方向和趋势是朝专业性发展。目前,全国有将近20种家电展,规模各不一样,具体涉及的产品也不一样。如顺德家电展更注重电器,青岛电子展则定位在消费电子上,深圳高交会和北京科博会是更宽泛的电子展。

  今年青岛的电子展虽然缺席了不少国内家电企业,但欧美许多企业却出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也说明中国市场是国外企业一个大市场,它们都希望在中国本土的展会上展示自己的品牌。

  其实,不管参展与否,企业都在逐渐转向理性,而不像前几年那样盲目参展。许多企业依照自己的定位选择国内外展会。这些家电企业在缺席青岛电子展的同时,频繁地穿梭在全球不同地区的专业展会上。

  过去,企业要做出口、签大单,国内电子展是很大的一个渠道,而现在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以选择参加更为专业的国际展览,或直接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参加相应的国外展销活动。企业的视野更宽了,选择更多了。

  一方面一些家电企业实力迅速壮大,自主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彩电行业的低价竞销现象也促使部分企业“走出去”,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舞台上,参与国际竞争。

  此外,电子展也正在向以传统产品交易为主的角色定位“回归”。以往的展会强调出口商品的形象,强调高科技产品、新产品,但在现在的展会上,企业是什么产品好卖带什么,不再一味“求高求新”。

  据悉,今年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采购商将为青岛电子展带来数百亿元订单。百思买、沃尔玛、法国欧尚、家乐福、易初莲花及国美等全球零售业巨头们将抛出订单。

  会展信息简报 

  第 三十五 期    2007年7月15 日   深圳会展中心资料室编 

  会展新闻 

  继京沪之后锁定深圳 励展中国再施并购扩张计划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周春雨 时间:2007-7-13 

  6月26日,励展博览集团与深圳华博展览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由双方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新合资公司命名为励展华博(深圳)有限公司。业界一直以来的猜测终于落槌定音:励展中国第三家合资公司选址深圳。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当地媒体报道,励展博览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将落户深圳。当本报记者致电励展博览中国公司有关负责人时,这位人士并未否认业界的传闻,但在表述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的高层意见时说,在珠三角地区,励展正与有关方面进行洽谈,结果还没最后敲定。由此可以确定,励展在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扩张正在进行中。 

  尽管此前励展中国公司对于第三家合资公司的事三缄其口,但有业界人士表示,根据励展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合资公司的战略动向,珠三角也应是励展的主要目标市场。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兰德龙曾透露,励展在中国将有更多的合作和并购行为。 

  华南战略意在扩大版图 

  此次与民营企业深圳华博的合作是励展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首度尝试。双方成立新合资公司,被励展集团和深圳华博称为中国会展业的一件大事。之所以这么说,源于深圳华博是一家运营良好的民营展览公司。它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让深圳华博成为华南区域少有的几大民营会展品牌企业之一。新合资公司董事总经理由深圳华博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承文出任。蒋承文表示,深圳华博一直在寻求提升礼品展项目的机会,励展华博的成立将使客户更加确信,由原深圳华博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今后将继续引领产业的发展。他认为,新合资公司将结合深圳华博在区域市场的优势和励展集团全球办展的专业经验,为客商提供更具国际化的服务平台。 

  近两年来,励展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动作一直颇受关注,特别是关于励展的第三家公司落户何处的问题。直到签署协议前,励展都没有向外界透露任何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与深圳华博的合作只是励展“华南战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励展还与广交会谈成了有关合作。 

  据记者了解,2005年,兰德龙到励展中国公司履新后不久,就对华南,包括深圳进行了考察。不仅如此,励展还与深圳市政府的官员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并表达了励展将在深圳会展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愿望。随后,励展中国公司公开宣称,励展已经制定出台了“华南战略”。从励展方面看来,此次与深圳华博的合作,励展博览集团的中国版图才基本完善。事实上,为了“华南战略”计划,励展早就将品牌展会华南国际工业组装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华南国际汽车电子展览会移植到深圳举办。 

  严格地说,励展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并不是单纯的进行并购,而是在并购后对展览项目重新定位,通过励展博览集团强大的国际销售网络,组织更多的国际展商和专业买家,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化程度和品牌展会的价值。 

  下一个目标在成都? 

  与深圳华博合作,是励展继在一线城市,即北京和上海成功并购后,首次在二线城市出手。截至目前,励展中国的扩张已经涵盖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以及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目前,励展在中国市场正以两位数速度增长,远高于其同行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增长水平。 

  然而,与现在的做法相比,善于资本运作的励展集团,在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却显得过于低调,也因此错失了一些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时机。 

  继2003年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励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后,2005年,励展联手国药集团创立了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到此次成立励展华博(深圳)有限公司,差不多每两年,励展就在中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特别是2005年励展收购国药50%股份的举动,在中国会展业界引起不小的震荡。 

  据知情人士介绍,就在励展博览集团与深圳华博签署协议时,远在英国伦敦的励展博览集团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陆思奇表示:“礼品和家居用品展是励展的全球核心优势业务之一。以前投资由深圳华博运作的一流中国礼品展,就是投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励展已在广东举办若干展会,新合资公司的成立表明励展将进一步加强在该地区的发展。最后,陆思奇坦言,新合资公司的成立,使励展博览集团得以立足于中国内地的所有关键经济区域。 

  据励展中国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励展在中国内地共举办展览项目逾30个,其中包括7个新项目;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逾1.5万名参展商、逾47万名买家和逾1万名与会代表;总展览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除了在中国市场的大举扩张之外,励展还将其国际品牌展会移植到中国举办,展会项目覆盖了各个领域,举办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以外,还包括了深圳、青岛、大连、成都、东莞、昆明、南京、天津、海口等12个城市。 

  有业界专家表示,按照励展中国的扩张版图趋势推测,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下一步就应该是西南区域。根据励展目前在成都举办的医药行业的展会,以及其对成都重视程度来看,应该说励展对西部已关注许久。 

  会展动向 

  华东展馆联动网络初成规模 

  来源:中国会展 作者:沈丽 时间:2007-7-16 

  中国的会展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非常快,特别是会展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华东地区,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在展馆建设方面无论是硬件质量,还是软件配套的跟进与合理性上,都具备了相当的领先优势。此外,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区域也能注意到资源的互补与协调,扬长避短,正逐步形成一个互通有无、逐层深入的华东展馆递进式网络。 

  上海展馆发展居华东之首 

  上海现有7个大型展览中心,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附带会议设施的星级酒店超过300家;从事会展组织、场馆经营以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公司达100多家。 

  作为一项具有国际性的外向型产业,上海已形成了以开发区为核心,辐射至漕河泾开发区、浦东新区一线的会展黄金走廊基本形成,拥有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即将全部竣工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高档会展场所。 

  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竣工后,上海的大型展览中心的室内场馆面积将超过35万平方米,室外场馆面积将达8.5万平方米。上海在会展场馆建设环境上,拥有足够的办展优势和足够的发展潜力。但与国际知名展览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着在展馆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各个展馆展览面积不够大,而且布局分散等细节问题。 

  杭州10万平米最大展馆提上日程 

  杭州目前的展览场馆,除了早期的浙江展览馆以外,又先后建成了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和平会展中心、杭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汽车城)三个场馆。这4个专业展览场馆的室内面积有10.4万平方米,可提供近5000个国际标准展位。此外,浙江图书馆会展中心、杭州工人文化宫、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浙江科技馆以及浙江大学永谦活动中心、邵逸夫科学馆等会展场馆也为各类展会在杭举办提供了可选择的场地。 

  单从数量上看,杭州的展览场馆确实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实际上却功能单一、设施简陋、配套不全,有些甚至改作它用,难以承接规模大、档次高、国际性的会展活动。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杭州可供同时使用的展览面积实际只有3.4万平方米。已经成为制约杭州会展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浙江有关部门提出“十一五”期间杭州应该拥有一个展览总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馆以及最大容量2000人以上的现代化会议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选址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其进度目标是要在2010年上半年建成,2011年将作为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场馆。 

  展馆还是南京会展业的“软肋” 

  江苏会展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江苏展览馆就是在那个时候投资兴建的。但江苏会展业真正的大发展始于本世纪初,核心的标志是当时省内最大的会展平台——南京国展中心的建成,并以第六届华商大会的召开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目前,南京共拥有各类展馆18个,其中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占地面积虽居全市之首,达12.6万平方米,拥有2200多个国际标准展位,但其室内有效面积仅4.5万平方米,且地理位置不当,交通易拥堵、缺少展馆物业支撑,硬件设施已经成为南京会展发展的软肋。 

  由于会展经济的资源比较分散,整体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力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南京市一方面加快从国内外引进会展企业,加强会展资源整合,另一方面也讲展馆建设列入城市发展工作重中之重。2005年,南京市根据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在河西建一个总投资近30亿元、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展馆,该工程2006年底开工建设。预计工程完工后,南京会展业缺少高层次展馆的尴尬局面将得以大大缓解。 

  山东展馆完成由配角到主角的转变 

  山东省展览业2006年产值接近15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15%,举办展会280多个,其中展馆收入涨幅达20%。据不完全统计,现共有可办展会的场馆29个,正式办展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有5个,主要分布于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占全国总量的5.6%。展览面积总计约30万平方米。2004年全国正式办展的90个展览馆中,共举办展览会2467个。  

  以山东省内展馆建设较为领先的青岛为例,位于青岛高新区世纪广场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是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展馆,于2000年7月投入使用。在2006年全年,青岛会展中心举办展会60个,共计使用展览面积65万平方米,接待国内外来宾150万人次。全年展会一是展会数量多,平均每6天一个展会,频频出现前后两个展会撤展与布展首尾相接的火热场面。二是展会档次高,国际化程度高,60个展会中国际性展会有37个,占62%。三是全国巡回展多,2006年在会展中心举办的全国巡回展有7个,创历史之最。有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全国摩托车及配件交易会,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暨临床检验设备展览会,第60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秋季交易会等。为山东会展场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安徽展馆承揽宁汉会展纽带功能 

  作为偏中部地区的安徽,最近几年来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已初步奠定宁汉之间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拥有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等会展场所。在2004年,会展总数200余个,举办了“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全国教学仪器展”、“全国农机展”等展会。 

  除此之外,安徽芜湖的芜湖会展中心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拥有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已打造了“旅博会”、“茶博会”、“建博会”、“科博会”、“汽博会”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会展。 

  随着最近几年蚌埠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配套设施(包括到合肥和南京的高速公路、锦江大酒店、新世纪国际大酒店等高档酒店的建设等)的完善,为蚌埠的会展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蚌埠市的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也达到28693㎡,室内外展览面积25000多平方米,有地下室、新闻发布厅、多功能厅、咖啡厅等配套场所。 

  作为内陆省份,安徽的地理位置不突出,经济不算发达,会展经济发展滞后,这些都曾经是安徽会展业发展中的“瓶颈”因素。据了解,安徽欲突破会展经济“围城”,把握手中一张王牌,即最有潜质的旅游资源(黄山、九华山、巢湖等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景点),打算从会展旅游角度切入会展市场,举办一些休闲类展会,倡导展会的娱乐性、休闲性,适时引进国际性、国家级的会议在安徽召开,充分利用安徽离上海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背倚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优势,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经济,从而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会展视角 

  中国会展场馆述评 

  来源:中国会展 作者:过聚荣 时间:2007-7-9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会展业在我国逐步壮大,成为近年来我国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中国的会展业在“十五”(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至2005)年间都取得超过14%的增幅后,2007年继续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就展览项目数而言,中国仅落后于全球第一的美国,而展览场馆数量则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后。会展经济作为新兴的部门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辽宁等省市会展业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三大会展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会展产业带。 

  会展场馆是会展经济发展的载体被誉为会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相当规模及其配套设施齐全的会展场馆就难以催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各地一批新型展馆的建设及投入使用,现代风格的展览馆成为一个城市体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名片”。同时,作为会展行业发展的硬件设施,展览场馆的地域集中程度是会展业发展的方向标。一般而言,会展场馆集中的地区往往也是会展业发展的中心。会展场馆的区位布局对办展效率、办展效果、展会后场馆经济效益的发挥和会展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展览场馆分布现状 

  中国现有展览场馆的建设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建国后为展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在各省会城市建设的省级展览馆(至今仍是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省份唯一的专业展览场馆);二是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达地区为促进经济交流建设的各种国际展览、贸易中心;三是近年来许多大中型城市规划以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为目的建设的展馆。截至到 2006 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展览场馆共有162家,展览场馆在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平均。 

  总体上来看,华东地区由于地域的优势,地处沿海地带,社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有较高的对外开放度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产业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优良的环境条件区位。由于在社会经济以及区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华东地区是展览场馆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该区共有会展场馆65个。在展览面积上,华东地区展览面积以30000平方米以下的居多,共有39个场馆,占场馆总数的60%。在空间分布上,则以上海及江浙地区居多,共有38个场馆,占场馆总数的58.46%。安徽省,江西省会展业相对不发达,展览场馆数量少,使用率也较低。西北部地区场馆数量较少。 

  中国中南和港澳台地区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运行良好,因而,会展业较为发达,这一地区共拥有43个会展场馆。展览面积以10,000-80,000平方米居多,也不乏超过100,000平方米的展览馆,总体而言,会展业在该地区的发展很不均衡。中南地区的广东,港澳等地区(其中台湾省由于目前的特殊原因,其会展业的情况无法统计)的会展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南地区中其它地区如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会展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海南则由于行政区域建立不久的原因,会展业也相对滞后。在展览馆的空间分布上,沿海经济发达的广东和香港特区的展览馆数量较多,因而会展经济也较发达。 

  现阶段,西北是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很便捷,产业结构较也欠合理,展会硬件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相关的展览服务业也尚未发展起来,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西北地区会展业的发展。总的来说,中国西北地区的会展业比较落后,从会展场馆来说,能够查询到的会展场馆只有11个,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博物馆、广场等非正式会展场馆。此外,场馆规模也比较小。但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西北地区也将逐步成为会展的新热点,在西安,总投资达45亿元人民币的西安曲江国家会展中心已在2006年4月奠基,展馆面积10万平方米,据称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设施完备的国际一流会展场馆。 

  华北部地区共有展览馆20个,展览面积较小,有68.75%的展览馆展览面积在100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深圳会展中心图片库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合作单位|友情链接|网站地图|网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