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动态

会展信息简报 (第三十期)

发布日期:2008-09-28 新闻来源:

第  三十  期    2007年4月15 日   深圳会展中心资料室编

  

  

  数字展会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时间:2007-4-11

  1.5万元

  为扩大深圳市机电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深圳市将组织企业远赴德国,参加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报名参展并按时出展的公司,一个展位可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贴人民币1.5万元,同一家企业同时申请多个展位,第一个展位可申请补贴人民币1.5万元,第二个及第三个展位只予以补贴人民币1万元,从第四个展位开始,不再给予展位补贴费。

  据介绍,凡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参展企业,要依法在深圳市取得企业法人资格,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上年度出口额的海关统计数在1500万美元以下,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记录;有专门从事外经贸业务并拥有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技能的人员,并已制订国际市场开拓计划。

  1670个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台交会)8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台交会共有7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展位总数达1670个,规模创历届台交会之最。

  台交会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是由两岸专业组织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专业展会,也是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商品交易盛会。

  本届台交会展览面积为3.3万平方米,展馆分设机械设备展区、仪器仪表暨工控展区、模具工具及材料展区、汽车零部件展区、光电展区等。

  本届台交会在保留原“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名称的同时,正式由“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150多个

  4月6日至10日,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在西安举行。本届西洽会主办单位共33家,大会以“合作、互动、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投资洽谈为重点,以多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开发区为载体,着力提高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创新投资方式,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公共展区和产品展区,共有27个省的150多个名牌产品集中展示最新成果,涉及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等行业。

  今年首次设立的中国开发区馆、中国私营企业馆成溪本届西洽会的新亮点。中国开发区馆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边境合作区首次在西部集中亮相。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和10余个省级开发区参展。会期将举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论坛,商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个部委有关负责人将为与会代表解读利用外资新政策。此外,还将举行中国开发区代表团合作联盟签字仪式、中西部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等活动。

  15000平方米

  由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德纳展览有限公司联手创办的国内最大规模的鞋类贸易展会——第四届广东鞋展,将于4月15至20日,在广东东宝展览中心举行。该展从2005年诞生起,即定位为成品鞋出口贸易展会,本届展会展览净面积达15000平方米,已成为国内专业成品鞋展中规模最大的展会。

  据悉,即将举行的第四届广东鞋展共有来自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江苏、上海、河南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区近400家参展商,展品涵盖了男鞋、女鞋、童鞋、运动鞋、特殊功能鞋等各类鞋品。据组委会透露,该展上届仅海外专业买家就有近4500人,已经成为海外买家采购中国鞋的重要平台。组委会预计,第四届广东鞋展海外买家将再上新台阶,有望突破5000人。

  重庆欲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 未来10年将全面开发会展业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时间:2007-4-16

  未来10年内,重庆将全面发展会展业,使我市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国内具有鲜明品牌特征的会展中心和国际会议目的地。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07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总结会上获得的消息。

  据市商委负责人介绍,经过统计,今年的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令重庆不少行业都大幅度受益,住宿、餐饮、旅游、交通、娱乐等10多个行业生意兴隆,增加消费额达25.9亿元,增加税收1.2亿元。本地调味品企业更是独占鳌头,成交额高达8.96亿元,占到了全国调味品企业成交总额的70.2%,对拉动重庆的副食品企业生产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北派火锅如东来顺、小肥羊等7家外地知名火锅企业参加火锅节,并表示有意在渝开店,更是加快了南北火锅融合的速度。

  对此,副市长吴家农表示:重庆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未来的5-10年内大力促进会展业与城市休闲、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一批以重庆特色文化为内涵,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国际性、全国性专业会展品牌,并将在今后每年举办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展览20次以上。

  会展动向

  和谐展览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万季飞 时间:2007-4-12

  一个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览会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多达几十万的客流量和几亿元的收入,并带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翻译、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

  展览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它反映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揭示着有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7月27日,联合国国际经济和社会分类专家小组在法国巴黎宣布:在所有经济行为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会议和展览业属于独特的一部分。这就明确了展览业在国际范围作为一个重要产业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展览活动空前活跃,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展览的总规模年均增长近20%。同时,无论是展览会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实现了质的变化,办展主体不断增多,展览场馆规模不断扩大,为各相关行业特别是酒店、餐饮、旅游、物流、交通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不少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央从多个层面肯定展览会在推动经济及文化交流、促进商品流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展览业要走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这为中国展览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6年,我国展览业的行业立法不断完善,一系列旨在扶持、促进和规范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工作成为会展立法的热点。中国展览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进军中国市场的重点转向了与拥有优势会展资源的国内会展企业的合作。同时,全国各城市之间掀起了新一轮区域合作高潮。合作领域逐步深入到组展、场馆经营、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展览业内活动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举办的业内交流活动大约有20次,同2005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第二届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国际展览业协会第73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两项活动均吸引了全球同业的目光。

  我国展览业不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一个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览会或交易会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多达几十万的客流量和几亿元的收入,并带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酒店、翻译、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据业内有关机构调查,展览活动的产业关联效应高达1:10。同时,展览作为大型展示交流活动,能够集中公众视点、凝聚各方力量、展现科技进步、培育城市精神、引导时尚潮流、巩固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好的展览会甚至能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素有“中国第一展”的美誉。依托其影响力,广州周边地区出现了百展争雄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地区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会上百个,其中国际性展览占1/3强。同时,广州周边地区的展会也蓬勃发展,区域性展会成为广州展览会的主流,既有国家级的会展,也有国外的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会展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城市建设的水平,广州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市容美化、强化城市功能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建和谐展览业是展览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展览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管理不完善、经营不规范、重复办展现象严重、地区发展不协调等等,都是需要展览业界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依法治国的精神,健全展览业法制建设,规范展览市场秩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创造展览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探寻展览业发展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从以行政导向为主转向以市场导向为主,增强展览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鼓励会展主体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要重视展览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确立展览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成立全国性行业协会,完善展览产业链,发展相关服务环节,健全展览业服务体系。要从全球视角审视我国展览业,主动融入国际展览市场,积极寻求国际展览合作,培育品牌展览会,增强中国展览业的国际竞争力。

  展览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与展览相关配套行业的全力支持。我国展览业应借鉴发达国家支持展览业的惯例,寻求必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根据全国展览业发展规划布局,完善产业政策,在交通、通讯、海关、商检等方面,为有关地方发展展览业提供便利。例如,在中部崛起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中部地区展览数量不断增加,办展质量逐步提高。以武汉、长沙、郑州为代表的区域会展中心城市正在蓬勃发展,武汉的“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郑州的“全国商品交易会”、合肥的“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长沙的“国际农博会”等,都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中国地区会展业经过最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大发展的基础。这令人瞩目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部地区会展业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地投资兴建了一批规模大、设施全、智能化、人性化的现代会展中心。其次,中部地区会展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从事展台设计与搭建、展品运输与报关、会展咨询等业务的专业会展服务公司大批涌现,会展业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再次,中部地区省市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或会展管理办公室,在规范展览市场发展、强化展览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相信,在全国展览业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展览业一定能够继续朝着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快速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会展经济让城市更富活力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07-4-12

  第十一届西洽会落下帷幕,又有不少人为本届西洽会上各种新奇的产品而动心。的确,作为正在走进生活并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会展经济牵动着公众的神经和视线。作为一个拉动GDP增长、快速集聚财富的经济浪潮,众多城市的管理者也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是盘活撬动西安优势资源的一个“支点”,也是构建活力西安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一届中外客商云集、盛况空前的展会对一个城市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会展经济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交通、餐饮、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区域知名度、带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价值不可小觑。会展经济,是一种经济现象,但是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在西安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向集约化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全方位创新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形成,加之西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使这里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具有较高水平的名牌产品,这些企业的产品不仅需要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而且期望通过适当的市场形式,将产品打入并占领国际市场。基于这种内在需求,广泛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也成为西安经济发展和企业扩张的迫切要求,客观上呼唤着现代化会展形式的出现。

  加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十一五”期间,西安要加强与陕南三市和陕北、关中各市的全面合作,实现西安与省内各市的互惠互赢;要扩大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西安在“一线两带”、关中经济圈乃至黄河中上游地区的辐射能力;要依托西安在新欧亚大陆桥的中心地位,实施双向开放;利用西安在西北地区、黄河中上游的最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建立与西亚、欧洲地区省会城市的经济文化联合体,共同参与国际竞争。强化和提升西安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尤其需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而特色突出、运作有序的会展经济将为这种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培育现代城市精神的需要—博览会和大型会议往往会给一个城市带来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文化形态和新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旅游活动营造的热烈气氛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带动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尤其是会议,吸引着著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是传播学习新经济、新科技和新思维的载体,有助于在本地区形成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培育适应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市民气质素养和精神风貌。

  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国际上许多以展览著称的城市,比如德国的汉诺威、英国的伦敦、瑞士的苏黎士、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这四座城市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它们是商业中心和旅游胜地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会展。各种主题丰富的展览在为这些城市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它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会展,对城市的开放包容精神是客观全面的检阅,对城市的发展创新能力是生动有力的鉴证,对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又将产生巨大的提升!

  发展会展经济正当其时

  西安被认为是目前乃至今后世界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容量迅速扩大,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美景日渐呈现,客观上为发展会展经济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大市场。

  硬件完善—要想成为会展城市,一般来说,必须具备地理位置优越、文化与交流环境发达、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等一系列条件。西安作为黄河中上游地区和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沿线的中心城市,有辐射西部、连通中西亚和欧洲的地理优势。众多业内如雷贯耳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都纷纷抢滩西安在此安营扎寨,不仅成为更多项目落户的示范样板,也给西安带来很多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

  政府重视—发展会展业经济,政府的支持和广泛宣传是不可缺少的。2004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化”发展理念,将发展会展经济作为推进国际化进程的突破口,以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旅游业。现在,做大会展业更是被作为构建活力西安的重点工作之一。

  经验丰富—多年来,西安成功主办承办了全国糖酒交易会、全国煤炭订货会、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啤酒节等一系列规模大、影响广、层次高的展会,积累了丰富的策展、办展经验。尤其是曲江论坛、ICOMOS第15次大会、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和丝绸之路投资论坛等高规格的会展纷纷选择在西安举办,进一步扩大了西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促进了其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发展会展经济的几个关键词

  会展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平台,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与生命力。我们需要更高质量的会展,需要更有远景的会展经济,需要更有创意的会展经济思维。

  特色—未来西安的会展业,最关键的就是要走出一条特色的办展之路,从自身文化底蕴和独特资源出发寻求差异化竞争,摒弃同业竞争。

  重点培育—会展经济的成功,并不在于数量的高低,不在于展馆的多少,而取决于展馆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所以,宁愿重点培育一个“精而优”的会展中心并将其做大做强,也没有必要追求“小而全”式的“遍地开花”。一些低水平、重复性的会展,是恶性竞争,也是资源浪费,不利于资源整合,也不符合会展经济本身谋求共赢的思维取向。

  大视野—其一,西安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在当前先争取一些国家级的专业会展,如煤炭订货会,糖酒订货会,特别是联合省上,利用陕北陕南的资源,举办煤炭、中药材、农副产业等的大型会展。其二,西安周边的城市以西安为中心,依托其在重工业、能源、旅游业和农牧种植业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西安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展览会,共同打造会展业区域品牌。第三,加强会展业的国际交流合作,将国际品牌展移植和导入西安会战市场,提升西安会展业的档次。

  公益性—现代会展集团,期许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应关注社会公共事务,比如重大赛事、假日节庆、市容环境、通讯保障、文化娱乐等。作为世界第一展览大国的德国,那里的展馆在不办展时也向公众开放,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首选去处。西安的会展业不仅肩负着发展区域经济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任,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会展经济市场环境,有利于开展富有人文精神的全民休闲教育活动,构筑一个坚实的精神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态环境。

  会展视角

  会展业:腾飞可期

  来源:中国会展  时间:2007-4-11

  4月,春暖花开的时节,各种展会亦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北京,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于昨日盛装开幕;在上海, 2007中国(上海)国际游艇展甫一落幕,2007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又将亮相;在广州,第10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也将于 4月15日拉开帷幕……如此众多的展会凸显了中国内地会展业迅猛的发展势头。

  事实上,仅去年,中国内地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就有3800多个,直接收入达140亿元。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上海作为国内的经济贸易中心,发展会展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昔日的上海展览中心到如今的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会展业已经成为上海的朝阳产业。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上海又在憧憬着新的目标,力求打造一个“国际会展之都”

  上海会展“井喷”发展

  国内的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大多是一些展销会形式的卖场,各参展商以销售产品为主要目标。上海的会展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走向腾飞。1992年,上海有两家大型展览馆,分别是上海展览中心和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占地面积分别为1.5万平方米和1.2万平方米;1997年世贸商城建立,场馆面积扩大到了1.8万平方米;1999年,光大会展中心建成,整个会展的实用面积达到了3.6万平方米;2001起,浦东陆续建立了5家大型的展览会馆。到今天,上海可容纳大型专业展览的场馆已近十家。

  据统计,近年来在上海举行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1999年会展数量为150个,到2000年已达200个,当年会展直接成交额450亿元;2005年,上海会展业形势喜人,会展直接收入达到全国总量的45%,交易额达550亿元;2006年,上海在上海展览中心等七大展馆共举办了349个展览会。据上海展览业协会统计,目前上海会展业的行业带动比值约为1∶9(即会展本身每投入1元,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创造9元的经济效益),2006年产生直接效益172亿元,展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日前发布的《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6)》指出,上海的展览会在行业分布中具有较高的集中度。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位居行业前10位的展览会占全部展览会的69.6%,其中“房产、建筑、装潢”类展览会居于首位,共举办了46个。同时,由于上海机械、化工、汽车、造船等制造业优势明显,从而决定了机械化工类展览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占全年展览会的三分之一。

  分析上海会展业的成功经验,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上海的区位优势显著。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经济繁荣,具有辐射华东、眺望全国的地理优势;其次,上海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对外贸易重镇。上海的开放意识较强,吸引了众多海外企业的关注,在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理念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另外,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在上海安营扎寨,也给上海带来了许多国际性会议,为会展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上海的会展环境相对宽松,市政府对会展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对会展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可以说,上海会展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运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与世界上其他“国际会展之都”相比,上海的会展业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资料分析,目前全球会展业最兴旺的地区首当其冲是欧洲,一些欧洲大国诸如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会展大国;而地处美洲大陆的美国、加拿大算是后起之秀,紧追欧洲;排第三位的是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和日本。要把上海打造成为“国际会展之都”,我们仍有许多方面要努力。

  会展价值未获足够重视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建成于1992年,是上海第二家大型的会展中心,直到1997年世贸商城建立之前,全上海几乎所有大型的展览、会议都由它和上海展览中心承办,可谓是上海会展行业的元老。针对目前上海会展行业的现状,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佩瑛表示,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其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仍未得到充分的认识。

  方佩瑛说,会展业也分淡季与旺季。一年之中展览会的旺季有两段时间,一是每年的3月-7月上旬,二是每年的9月-12月中旬。最近几年,每到旺季,上海的展馆都是供不应求,而这个现象正是在上海每年都扩大展馆面积、增建展馆的情况下出现的。由此可以看出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2005年,上海展览会平均展出面积是7000平方米左右,2006年已增长到10000平方米。会展业发展了,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多好处。但这些好处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又是怎么带来的,却没有一个权威、专业的数据来反映。

  一般来说,酒店和宾馆对会展业带来的影响感受最深。因为,会展业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走向各行业的专业展览会。这些来参加展览的参展商,大多是各个公司的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与入住酒店的其他散客相比,他们的消费层次、个人素质都比较高,酒店、宾馆非常喜欢接待他们。另外,参加展览会的展商一般是组团住宿,对宾馆来说,无疑是一笔大的订单。这些人常年累月在外面参加展会,到过许多城市,在他们心中对每个宾馆都会有一些比较,从形象、服务到菜肴、设备都会形成评价。如果一个酒店的服务令人满意,就会通过这些参展人员给予宣传;反之,如果服务质量很差,也会被外界得知。因而,酒店也借此形成了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契机。

  在目前众多全国范围的统计数据中,没有一个专门的数据可以反映会展业的经济效应。因为会展业的特殊性,它的效益贡献不仅仅在于自身的产值,还在于联动影响。如果没有一个权威、范围广泛而专业的数据,那么,就不能充分反映会展业在促进城市产业发展上的作用,这一点在旅游业上反映得十分明显。因此,她建议国家统计局可以列一个专门的项目,统计在会展业旺季和淡季的时候,宾馆的入住率分别为多少,有多少旅游客人是会展业带来的。当然,在零售、交通等多个方面也可以做类似的统计。由此,会展业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效应就一目了然。

  德国因何成为全球会展业“头号强国”?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07-4-10

  德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却是世界第一会展强国,全球2/3的知名展览会都在这里举行。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人是如何打造“德国制造”这个会展服务品牌的?德国是怎样成为全球会展中心的?

  规模化产业化运作

  在德国,会展业被视为“城市的蛋糕”,是一个渗透着深厚文化气息的现代经济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运作是德国会展业的主要特点。在世界上营业额最大的10家会展公司中,德国就有6家。目前,德国共拥有室内展出面积240万平方米,约占世界展览总面积的20%,全球5大展览中心中有4家在德国。全世界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中,有120多个是德国举办的,称其为世界展览王国名副其实。

  从本质上说,最终推动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是专业会展对全球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所具备的卓越营销功能。会展业已成为德国乃至全球工业经济运转的重要一环,为各个行业上游制造商与下游采购商和消费者搭建了一个最直接的交流平台。

  德国每年举办140多个专业展览会,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产品领域和服务行业。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德国众多主题展览会是最有效的介绍新产品、新技术的媒介物。每年的意见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决策者都评价德国展览会是他们作出购买决定的最重要依据。

  展会主题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及时转变,这正是德国会展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例如,二战后德国展览会以机械、汽车、消费品等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IT产业的兴起,汉诺威信息技术展成为德国展会的头号品牌;近年来随着IT高潮的逝去,德国一批新兴的房地产 、生物、新能源等会展品牌逐渐崛起。

  行业和地区分工结合

  德国会展业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组织模式、产业结构的成功。德国会展业在长期发展中构建了以行业分工为主、地区分工为辅、面向全球的强大会展网络。

  德国展会设立的首要原则就是行业细分市场必须明确。尽管德国每年有上百个展览会,但在德国展览委员会等权威行业协会的统一协调下,各展会的目标非常明确。即使同样在电子行业,汉诺威信息技术展和柏林消费电子展的观众群也有明显区分,前者以采购商等专业客户为主,后者则以终端消费者为主要对象。

  在行业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各地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德国最重要的会展城市主要有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科隆、莱比锡、柏林、杜塞尔多夫、汉堡、纽伦堡和斯图加特等,其中上百年的会展品牌不在少数。

  在国内行业、地区分工的基础上,德国会展企业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并迅速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一方面,德国展会积极吸引外国企业到德国参展;另一方面,从50年代起,德国就在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不定期地举办展览,现已建立起周密的代办网络,在全世界有办事机构390多家。

  会展产业链功能完备

  此外,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德国会展产业已经相当成熟。上至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的管理,下到展览公司、参展商、观众之间的多方协调以及专业会展人才教育、媒体合作、国际交流等外部支持,德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功能完备、核心突出、配套齐全的会展产业体系。

  同时,德国会展企业也积极研究行业的价值链,紧紧抓住行业利润最丰厚的环节、大力发展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掘会展经济的盈利空间。

  会展经营

  如何培育品牌展会

  来源:中国服装时尚网  时间:2007-4-16

  制定品牌战略

  要培育品牌展会,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经营者与管理者树立牢固的品牌观念,认识到品牌现代化的发展才是中国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惟一途径,并从场馆的设计、主题的选择、展会的规划、展会的组织与管理等具体方面来实施会展业的品牌化发展。

  提升品牌质量

  主要从展会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会展的硬件设施是影响品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上著名的品牌展览会中所使用的设备也往往是最先进的。因此,要实现展会品牌质的飞跃则要求会展公司加大投入,不失时机地更新展会的硬件设备。会展的软件服务方面,会展企业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加入国际性的会展组织,通过这些途径实现展会服务与国际接轨。

  拓展品牌空间

  会展品牌的拓展空间具有三维性,即时间、空间和价值。时间是指品牌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发散和扩张。一般来说展会延续时间越长则参展商与参观商之间的交流就越充分,展会的效果就越显著。国外的展会延续时间大约有十来天,而我国的展会往往只有三五天时间,这对于会展品牌的拓展是远远不够的。空间指品牌在地域上的扩张。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就通过在上海举办的汉诺威办公自动化展(CEBLL),成功地迈出了世界性扩张的第一步。价值则指品牌作为会展企业的无形资产,其经济价值的含量是可以增加的,品牌价值的提升实际上也是为了会展业品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拓展创造条件。

  打造网络品牌

  如今,网络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第二空间,我国会展业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优势,在现实世界之外打造出知名的中国会展网络品牌。网络品牌的建立主要从企业网络形象塑造、网络展会的建设以及开展网络营销等方面进行。借助网络优势开发出形象生动、交互性能良好、功能强大的网络展会平台。

  网络品牌的缔造同样离不开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在网络世界,品牌的推广可以通过几种渠道实现。比如,将网络资源登录到国内外知名的搜索引擎上,便于人们建立相关的链接,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来说,该方式可能是较为有效的;与网民展开互动型的公关活动,同样可以达到网络品牌推广的目的。

  为参展商提供最好的服务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07-4-16

  展览会是企业推广、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好的营销方式之一。即使是人们观念中比较先进的网络销售方式,也不能取代与顾客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因而展会是企业最有效的营销工具。也因此,如何为参展商提供最好的服务就成为摆在展会主办方面前的一个课题。

  应该说,主办方的办展理念就是服务展商、服务行业。因为展览会不单单只是为参展商搭建一个交易平台,而是通过展会吸引最有实力,能够展出最先进产品和技术的企业来参展。同时通过举办新技术、新产品发布,让更多的参展商了解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找出差距和差别,通过行业发展现状预测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让各参展企业的研发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交流,促进企业乃至行业的整体发展。

  展览服务贯穿于整个展览会的展前、展中、展后等各个不同的阶段,广义的展览服务,既包括发生在展览现场的租赁、广告、保安、清洁、产品运输、仓储、展位搭建等专业服务,也包括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配套服务。一般来说,服务有很多方面,有宏观的,细微的,有大的,有小的,有根本的,温情的。不管怎样,作为主办方把大家从五湖四海汇集到一个点上,那么在大家到来之前,为了这个展会,展会的主办方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把这个展会中最核心的内容展示出来。所以,展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全方位的宣传,如何让大家了解展会,让他们知道这个展会的进展,有什么样的公司来参展,他们会带来什么样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在市场是不是新产品新技术,能够给市场提供什么样的高附加值的回报。这些都需要通过主办方细致深入的宣传。所以,主办单位一定要想参展商、采购商之所想,急参展商、采购商之所急。只要是参展商、采购商需要,展会的组织者就应该想到、做到,只有通过优质的服务形成一个固定的客户群,才能在群雄逐鹿的时代牢牢占据一块自己的地盘。

  有些展会的主办方在办展时不愿意为展会做广告,怕花钱,尤其怕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白扔钱。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俗话说,有投入才能有产出。投入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效益。2006年杭州休博会期间,某私营企业为达到办展目标投入了数十亿元,结果赚了个盆满钵溢就是最好的实例。

  “申仕机构”是一家从事展览主办、会议策划、展造施工等项目的专业性公司。公司始建于1998年8月,下设招展、策划、施工等多家分公司。聚集了一批充满激情、经验丰富的展览专业水准的队伍,本着“用心办展览、实力赢掌声”的企业信念,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该公司常年固定举办十多场专业展览会,涉及行业有机械、照明电子、电子、印刷、房产、汽车、生物制药等。他们根据各行业的不同,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展会宣传推广方法,使得众多方兴未艾的企业升级进阶,也使一些不见经传的企业走向辉煌,为参展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也为自己在业界赢得了赞誉。“申仕机构”不仅为客户提供整体形象策划、产品推广、展览展示、平面设计、制作等,还从展览主办、组织、策划、摊位工程、展品运输、商务接待及票务等方面为参展商提供一条龙服务,并致力于展览会“新、奇、特”思维的研究,帮助客户树立企业形象,新产品宣传的可行性、高效性。

  在前不久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国展建博会上,对于观众和参展商全方位服务的承诺是该展主办方中装华港公司的重头戏。为了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体会到主办单位对于参展商和观众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中装华港公司对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无论是参展商、观众还是新闻媒体,以及关注这个行业的一些贸易人员,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提高服务。例如,把房地产商和客户、参展商组织到一起,让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等等。用公司苗立刚副总的话来说,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行业的态度,不光要把展会做大做强,而且要通过这个展会真正让行业的人从中受益。

  会展信息简报 

  第 三十 期    2007年4月15 日   深圳会展中心资料室编 

  会展新闻 

  数字展会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时间:2007-4-11 

  1.5万元 

  为扩大深圳市机电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深圳市将组织企业远赴德国,参加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报名参展并按时出展的公司,一个展位可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贴人民币1.5万元,同一家企业同时申请多个展位,第一个展位可申请补贴人民币1.5万元,第二个及第三个展位只予以补贴人民币1万元,从第四个展位开始,不再给予展位补贴费。 

  据介绍,凡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参展企业,要依法在深圳市取得企业法人资格,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上年度出口额的海关统计数在1500万美元以下,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记录;有专门从事外经贸业务并拥有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技能的人员,并已制订国际市场开拓计划。 

  1670个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台交会)8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台交会共有7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展位总数达1670个,规模创历届台交会之最。 

  台交会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是由两岸专业组织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专业展会,也是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商品交易盛会。 

  本届台交会展览面积为3.3万平方米,展馆分设机械设备展区、仪器仪表暨工控展区、模具工具及材料展区、汽车零部件展区、光电展区等。 

  本届台交会在保留原“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名称的同时,正式由“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150多个 

  4月6日至10日,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在西安举行。本届西洽会主办单位共33家,大会以“合作、互动、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投资洽谈为重点,以多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开发区为载体,着力提高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创新投资方式,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公共展区和产品展区,共有27个省的150多个名牌产品集中展示最新成果,涉及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等行业。 

  今年首次设立的中国开发区馆、中国私营企业馆成溪本届西洽会的新亮点。中国开发区馆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边境合作区首次在西部集中亮相。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和10余个省级开发区参展。会期将举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论坛,商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个部委有关负责人将为与会代表解读利用外资新政策。此外,还将举行中国开发区代表团合作联盟签字仪式、中西部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等活动。 

  15000平方米 

  由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德纳展览有限公司联手创办的国内最大规模的鞋类贸易展会——第四届广东鞋展,将于4月15至20日,在广东东宝展览中心举行。该展从2005年诞生起,即定位为成品鞋出口贸易展会,本届展会展览净面积达15000平方米,已成为国内专业成品鞋展中规模最大的展会。 

  据悉,即将举行的第四届广东鞋展共有来自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江苏、上海、河南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区近400家参展商,展品涵盖了男鞋、女鞋、童鞋、运动鞋、特殊功能鞋等各类鞋品。据组委会透露,该展上届仅海外专业买家就有近4500人,已经成为海外买家采购中国鞋的重要平台。组委会预计,第四届广东鞋展海外买家将再上新台阶,有望突破5000人。 

  重庆欲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 未来10年将全面开发会展业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时间:2007-4-16 

  未来10年内,重庆将全面发展会展业,使我市逐步成为西部乃至国内具有鲜明品牌特征的会展中心和国际会议目的地。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07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总结会上获得的消息。 

  据市商委负责人介绍,经过统计,今年的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令重庆不少行业都大幅度受益,住宿、餐饮、旅游、交通、娱乐等10多个行业生意兴隆,增加消费额达25.9亿元,增加税收1.2亿元。本地调味品企业更是独占鳌头,成交额高达8.96亿元,占到了全国调味品企业成交总额的70.2%,对拉动重庆的副食品企业生产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北派火锅如东来顺、小肥羊等7家外地知名火锅企业参加火锅节,并表示有意在渝开店,更是加快了南北火锅融合的速度。 

  对此,副市长吴家农表示:重庆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未来的5-10年内大力促进会展业与城市休闲、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一批以重庆特色文化为内涵,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国际性、全国性专业会展品牌,并将在今后每年举办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展览20次以上。 

  会展动向 

  和谐展览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万季飞 时间:2007-4-12 

  一个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览会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多达几十万的客流量和几亿元的收入,并带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翻译、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 

  展览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它反映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揭示着有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7月27日,联合国国际经济和社会分类专家小组在法国巴黎宣布:在所有经济行为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会议和展览业属于独特的一部分。这就明确了展览业在国际范围作为一个重要产业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展览活动空前活跃,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展览的总规模年均增长近20%。同时,无论是展览会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实现了质的变化,办展主体不断增多,展览场馆规模不断扩大,为各相关行业特别是酒店、餐饮、旅游、物流、交通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不少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央从多个层面肯定展览会在推动经济及文化交流、促进商品流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展览业要走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这为中国展览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6年,我国展览业的行业立法不断完善,一系列旨在扶持、促进和规范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其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工作成为会展立法的热点。中国展览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进军中国市场的重点转向了与拥有优势会展资源的国内会展企业的合作。同时,全国各城市之间掀起了新一轮区域合作高潮。合作领域逐步深入到组展、场馆经营、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展览业内活动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举办的业内交流活动大约有20次,同2005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第二届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国际展览业协会第73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两项活动均吸引了全球同业的目光。 

  我国展览业不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一个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览会或交易会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多达几十万的客流量和几亿元的收入,并带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酒店、翻译、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据业内有关机构调查,展览活动的产业关联效应高达1:10。同时,展览作为大型展示交流活动,能够集中公众视点、凝聚各方力量、展现科技进步、培育城市精神、引导时尚潮流、巩固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好的展览会甚至能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素有“中国第一展”的美誉。依托其影响力,广州周边地区出现了百展争雄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地区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会上百个,其中国际性展览占1/3强。同时,广州周边地区的展会也蓬勃发展,区域性展会成为广州展览会的主流,既有国家级的会展,也有国外的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会展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城市建设的水平,广州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市容美化、强化城市功能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建和谐展览业是展览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展览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管理不完善、经营不规范、重复办展现象严重、地区发展不协调等等,都是需要展览业界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依法治国的精神,健全展览业法制建设,规范展览市场秩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创造展览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探寻展览业发展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从以行政导向为主转向以市场导向为主,增强展览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鼓励会展主体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要重视展览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确立展览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成立全国性行业协会,完善展览产业链,发展相关服务环节,健全展览业服务体系。要从全球视角审视我国展览业,主动融入国际展览市场,积极寻求国际展览合作,培育品牌展览会,增强中国展览业的国际竞争力。 

  展览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与展览相关配套行业的全力支持。我国展览业应借鉴发达国家支持展览业的惯例,寻求必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根据全国展览业发展规划布局,完善产业政策,在交通、通讯、海关、商检等方面,为有关地方发展展览业提供便利。例如,在中部崛起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中部地区展览数量不断增加,办展质量逐步提高。以武汉、长沙、郑州为代表的区域会展中心城市正在蓬勃发展,武汉的“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郑州的“全国商品交易会”、合肥的“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长沙的“国际农博会”等,都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中国地区会展业经过最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大发展的基础。这令人瞩目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部地区会展业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地投资兴建了一批规模大、设施全、智能化、人性化的现代会展中心。其次,中部地区会展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化进程正在加快。从事展台设计与搭建、展品运输与报关、会展咨询等业务的专业会展服务公司大批涌现,会展业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再次,中部地区省市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或会展管理办公室,在规范展览市场发展、强化展览行业自律、加强行业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相信,在全国展览业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展览业一定能够继续朝着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快速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会展经济让城市更富活力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07-4-12 

  第十一届西洽会落下帷幕,又有不少人为本届西洽会上各种新奇的产品而动心。的确,作为正在走进生活并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会展经济牵动着公众的神经和视线。作为一个拉动GDP增长、快速集聚财富的经济浪潮,众多城市的管理者也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是盘活撬动西安优势资源的一个“支点”,也是构建活力西安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一届中外客商云集、盛况空前的展会对一个城市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会展经济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交通、餐饮、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区域知名度、带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价值不可小觑。会展经济,是一种经济现象,但是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在西安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向集约化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全方位创新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形成,加之西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使这里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具有较高水平的名牌产品,这些企业的产品不仅需要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而且期望通过适当的市场形式,将产品打入并占领国际市场。基于这种内在需求,广泛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也成为西安经济发展和企业扩张的迫切要求,客观上呼唤着现代化会展形式的出现。 

  加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十一五”期间,西安要加强与陕南三市和陕北、关中各市的全面合作,实现西安与省内各市的互惠互赢;要扩大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西安在“一线两带”、关中经济圈乃至黄河中上游地区的辐射能力;要依托西安在新欧亚大陆桥的中心地位,实施双向开放;利用西安在西北地区、黄河中上游的最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建立与西亚、欧洲地区省会城市的经济文化联合体,共同参与国际竞争。强化和提升西安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尤其需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而特色突出、运作有序的会展经济将为这种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培育现代城市精神的需要—博览会和大型会议往往会给一个城市带来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文化形态和新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旅游活动营造的热烈气氛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带动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尤其是会议,吸引着著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是传播学习新经济、新科技和新思维的载体,有助于在本地区形成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培育适应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市民气质素养和精神风貌。 

  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国际上许多以展览著称的城市,比如德国的汉诺威、英国的伦敦、瑞士的苏黎士、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这四座城市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它们是商业中心和旅游胜地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会展。各种主题丰富的展览在为这些城市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它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会展,对城市的开放包容精神是客观全面的检阅,对城市的发展创新能力是生动有力的鉴证,对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又将产生巨大的提升! 

  发展会展经济正当其时 

  西安被认为是目前乃至今后世界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容量迅速扩大,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美景日渐呈现,客观上为发展会展经济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大市场。 

  硬件完善—要想成为会展城市,一般来说,必须具备地理位置优越、文化与交流环境发达、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等一系列条件。西安作为黄河中上游地区和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沿线的中心城市,有辐射西部、连通中西亚和欧洲的地理优势。众多业内如雷贯耳的国内外知名企业都纷纷抢滩西安在此安营扎寨,不仅成为更多项目落户的示范样板,也给西安带来很多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