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动态

会展信息简报 (第二十期)

发布日期:2008-09-28 新闻来源:会展新闻

第  二十  期     2006年10月1 日   深圳会展中心资料室编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7周年

  

  高交会电子展下月拉开帷幕 

  来源:深圳特区报2006年9月20日C5版

1.jpg

自主创新主题将亮相高交会

  来源:深圳商报2006年9月21日A1版

2.jpg

  

     发改委“自主创新主题展”将亮相高交会

  来源:深圳特区报2006年9月25日A1版

3.jpg4.jpg

 

  知识产权保护成高交会重头戏

  来源:深圳商报2006年9月27日A13版

5.jpg

  会展动向

  深圳华博礼品展:关注卖家的原创性

  2006年09月25日 14:21: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由深圳市华博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深圳礼品展每年于春秋两季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4个年头,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果最好的业界展会,同时也成为礼品、家庭用品、工艺品、钟表业内人士每年不可或缺的盛会。2005年秋季礼品展容纳近2000家参展企业,到场参观的专业买家达85000人,其中海外买家更高达30%。第十四届深圳秋季礼品展将继续在深圳新落成的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展会启用1、2和9号馆,三个展馆将容纳近3300个国际标准展位,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参展企业进一步细分,按产品、行业分区排列,更方便买家参观。

  谈到成功经验,深圳市华博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承文总结了华博多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不懈努力:一、卖家的原创性和生产性;二、买家的专业性;三、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细节服务。“第一点很重要,因为卖家的质量决定了展会的可看性。我们立足深圳这个礼品生产基地,就注定了为生产型企业拓展市场的方向;而买家的专业性也正是我们展会这个贸易洽谈平台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买卖双方都取得成效,我们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第三个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在礼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我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搬到展会上,希望能为我们的参展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本届展会,相关海内外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主办方通过包括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以期让更大数量、更高素质的买家为新场馆带来更新的面貌。同时,展会得到全国各地行业协会及参展团的鼎力支持,其中包括深圳工艺礼品行业协会、广东省集币协会、浙江平阳、福建泉州、德化展团、四川省礼品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的参与,无疑为展会增添了亮点。就在一年前,华博展览公司通过了UFI国际展览联盟的认证,正式成为UFI成员,而其主办的春秋两季礼品展则经过多项指标考核后,成为UFI认证展会,这使得华博礼品展一跃成为业界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国际性高档次展会,加盟UFI,也使得众多展商及买家对展会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据了解,本次展会的展出面积达60000平米,展位有3300个。展会还将以产品类型分区: 1号馆:A区:工艺品类、礼品类、赠品类、B区:钟表类、电子小礼品类、文具类、纸制品类、包装材料类;9号馆:C区:家庭用品类、厨房用品类、家用电器类、皮具、箱包手袋、旅游用品类、时尚饰品类、美容保健用品类;2号馆:D区:礼品类、邮币类、国内组团、综合类。展出产品十几个系列近万款各式礼品、精品,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大会将吸引超过10万专业买家从四面八方云集深圳,成为海内外礼品业界的盛事。

  本次展会的参展产品具有设计新颖、科技含量高、注重品牌效应等特点,届时展会将出现设计上领先潮流的产品及更多为推广企业品牌形象而设计精美的特装展位。

  会展视角

  会展“面包”香却做不好

  2006年09月16日 12:43:15  来源:新华网

  搭台花费远高于摊位租金 展台搭建须进入高层次竞争

  会展业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在会展相关产业中,展台搭建行业从会展经济中的收益最大,是“面包”中最“有嚼头”的一块:参展商每租用1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平均花费是3583元,其中1532元用在了展台搭建上,是比摊位租金更多的“第一大支出”。

  但有关专家却不无遗憾地指出,目前本土布展企业成百上千,但真正优秀、能满足那些高端展会参展商要求的布展企业还很缺。

  国外“空降兵”频现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每次高端展会举办前夕,总能看到国外布展“空降兵”的身影。去年国际车展上,宝马、奔驰等大公司的展台全部交由他们从本国带来的展台搭建商施工。而部分国内企业的展台,尤其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也由国外的搭建商完成。

  据浦东新区会展办负责人姜先生介绍,比起一般展会上设置简单的标准摊位,根据参展商特殊要求制作的特装展台既要安全实用,又要能够在短暂的展览时间中吸引尽量多的眼球。而目前不少本土企业缺乏承接高端布展的专业水准,仅停留在比拼价格的低层次竞争的水平上。

  展台比的是创意在一家知名跨国公司负责展会工作的营销主管徐先生透露,做一个集合声、光、电等多元素的特装展台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不稀奇。“因为展台是我们展现实力的‘名片’,比的就是吸引潜在客户的创意。”

  新款汽车在薄纱包裹下“从天而降”,发动机现场“解剖”让人一览无余,旁边还配上模拟驾驶器;新型印刷设备现场开印,把一张张“作品”直接铺在展馆地上接受品评……在徐先生的印象中,许多极具创意的特装展台都姓“外”,而本土企业却常常简单“复制”,忽略了在创意设计这一高附加值领域“掘金”。

  做大还需手艺精数据显示,随着世博会临近,上海会展业“面包”正在不断做大。今年仅在浦东的展出总面积就有望突破3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以上,高端国际展会所占比重日益提升。业内人士指出,“面包”做大还需手艺精,行业规范少不了。

  目前在国内展会圈里的布展商既有专业公司,也有广告公司、家装企业,甚至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而在国外,只有拥有资质认可的搭建企业才被允许进入展馆布展。

  中国展览业六大发展趋势

  2006年09月16日 13:29:54  来源:中国会展网

  2004年下半年,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中心经过大半年的努力, 通过所有各省市商务部门组织了全国首次展览业普查, 获得了“2001-2003年中国展览业现状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2005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派出“中国展览业现状调查组”赴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陕西六个省市及苏州、郑州、哈尔滨开展调研,商务部有关司局及商务部研究院、国家工商总局、中国贸促会等单位也派员参加了这次调查。各省市根据调查组要求对本省市近几年展览业发展情况作了全面的统计。

  现根据以上调查统计资料,对中国展览业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中国展览业现状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展览业现状具有五大特点: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一)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展览业可谓“起步晚,发展快”,这可以从近五年来展览项目数增长情况得到验证。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01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二)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前几年建设展馆多从发展会展经济着眼,现在许多城市已不完全为了发展会展经济,而是从城市举办各种会展活动的公益角度考虑,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例如包括西藏拉萨也在积极争取建设一个会展中心。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三)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在我国,展览活动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促进贸易、投资、技术、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载体。加上我国经济体制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因此,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量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这也是有别于全世界其他展览大国的一个显著特色。

  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在我国,主办机构是办展的主体和主要民事责任单位,但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部分另有承办单位。从承办单位来看,企业承办的比重正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我国的政府主导型展会项目数世界第一。许多大型活动特别是中央和省级以上政府机构或全国性商协会主办的展览,其主办方往往由数个不同机构共同组成,承办者往往是主办单位的下级政府机构。

  目前我国对展览主办企业并没有特别规定任何入行“门槛”,近年来各地新注册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数以千计、万计,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有主办展览的资格,但是,目前真正能独立主办或与其他机构联名主办的民营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四)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展览业。但是,中国的展览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三者可进入世界展览中心城市百强;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五位。这也反映了我国展览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五)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不上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从展览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看,比之美国、德国等展览大国,我国展览业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以2003年为例,我国当年的参展企业多达44万家,其中境外参展比重约10%,参会观众达到6000万人次,境外观众约300万人次。这说明我国展会对观众的组织水平较高,观众观展的积极性也很高。尽管专业观众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展览的直接效果比展览发达国家要差一些,但展览已是我国企业推介产品、结识客户、达成订货交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此外参展企业数、观众总数居世界第二,展览会参加者范围广泛,加之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往往伴以中国大陆主流媒体的强势宣传,展会具有明显的启迪大众、增长知识的宣传教育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中国展览业未来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展览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市场总量快速增长;产业化进程加快;专业化比重增加;项目数增速放缓;展馆面积继续扩大。

  (一)市场总量快速增长

  展览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市场和产业两大因素,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潜力的市场,同时也是门类齐全的产业大国。巨大的市场购买力,丰富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能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和加工中心,同时也为我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会展中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展览收入以平均每年约20%速度递增,展览市场总量迅速增加,其原因主要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的拉动;国家进一步启动内需的拉动;地方政府重视展览业;展览业国际化程度提高,等等。

  我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2005年仅为0.09%,发达国家该比例为0.1%-0.2%,显然我国展览市场在十一五期间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全国服务业的增长值只占GDP的3.7%,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远远低于世界一般水平,因此中央政府在一些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属于服务业的展览业也必将更快发展。

  中国会展经济方兴未艾,目前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潜力还很大。200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7%,但目前中国展览业的年产值约为8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展览业年产值的0.3%。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以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今后中国会展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展览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可望高于“十五”平均水平。可以预言,2010年以上海世博会为标志,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展览大国。

  (二)产业化趋于加快

  随着中国会展市场的快速扩大和对会展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会展越来越被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看待。为了促进会展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中介组织三个层面进一步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政府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服务,进一步确立会展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大力发展会展产业。

  我国将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逐步建立健全展览业的行业管理体制。中国商务部将在内外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展览业的统一管理体制。对展览业的管理将从项目审批转向行业管理和政策调控,加快促进展览业的市场化。在管理方法上,商务部将建立与展览业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发展政策。正确引导展览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很多地方政府设立会展统一管理机构,根据展览行业发展所需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要求,对交通、通讯、旅游、商检、海关等展览业务所涉部门进行协调,使展览业与这些部门、行业在互动中协调共进。

  商务部计划未来若干年内将重点支持100个品牌展览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航母”,并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单独或联合办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展览企业数继续增长,企业主办展会数的比重不断提高,政府主导型展会加快市场化改革,展览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展览策划、展览广告、展览设计、展览运输、展览工程、展览旅游等相关产业链快速拓展。

  (三)专业化比重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展会主题正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办展主体和办展方式也趋于专业化。

  1.展会主题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会展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结果造成展会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未来的行业性专业展会将会更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展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性展览会数量不断攀升,协会、企业办展以专业展为主,政府主导型展会也向专业化发展。在十五期间新增展览会项目中,专业性展览会占比重逐年走高。

  2.展览分工专业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展览从业人员没有明确分工,多种职能集于一身,同一批人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展览业缺乏科学的社会专业化分工协作,必然效率低下。未来展览业必须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局面,会展配套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将进一步专业分工细化,展览评估、展览咨询、展览设计装潢都是颇有前途的行业。

  3.展览从业人员专业化。我国目前展览从业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未来会展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会展教育培训,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特别是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业务素质,需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最好的服务精神、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外语,熟悉现代国际展览业务,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业人员的总体知识水平就是展览业管理水平的体现。

  4.观众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观众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高质量的观众对一个展览会的成功与否将起到关键作用。未来大多数专业展会观众为专业界的决策人士、贸易人员及科技人员等。

  (四)展会项目数增速放缓

  1.新创展览项目逐年减少

  经过十五期间展会数量的急剧膨胀,各行各业的展览会题材已经得到很大程度挖掘,新创展览项目越来越难,必然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展会的总数量作为基数不断增加,很显然,展览项目总量的增长速度必然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该增速还将进一步减缓。

  2.展览项目竞争整合

  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未来我国展览项目竞争整合在所难免,劣次展览项目加快淘汰,展览并购将现高潮。

  国际展览业看待展览会并非局限于展销产品的概念,更多考虑的是树立产品形象或企业形象,追求一种长远、持久的品牌效果。世界上所有会展业发达国家,都重视会展的品牌效应,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和会展名城。中国会展业实现品牌化经营也是必由之路。未来中国的展会将重新整合,有的展会在竞争中壮大发展,有的在竞争中消失,有的在竞争中合并,从而涌现更多的品牌。

  (五)展馆面积继续扩大

  我国展览业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件优先发展。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展览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展览场馆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尽管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合理规划展馆布局,防止展馆建设过热,但是一些尚未建有展馆的城市仍然会想法设法建设展馆,如拉萨市、芜湖市不久将会兴建新的会展中心;一些城市已有展馆供不应求,需要对原有展馆进行改建、扩建,也会增加展馆面积,如合肥市正在建设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展馆计划。

  (六)竞争更加剧烈的趋势

  中国展览市场目前竞争激烈,表现在展览城市之间、展览企业之间、展览项目之间、展览人才之间的全方位竞争“白热化”。

  1.展览城市间的竞争

  我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定位在“会展中心城市”或“会展名城”上,这些城市纷纷在城市基础设施、会展软环境建设、品牌展会培植方面加大投入,展览城市之间剧烈的竞争不可避免,通过竞争将逐步形成合理的展览区域布局。

  2.展览企业的竞争

  展览“蛋糕”毕竟有限,展览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展馆总量过剩,布局失调。一方面北京、上海展馆供不应求,展馆租金不断上涨,令会展组织公司压力大增;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展馆门可罗雀,产生巨额亏损,难以为继。近年来,外资展览公司进入中国设点,必然加剧国内展览业的竞争,进而提高我国展览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展览项目的竞争

  “十五”期间中国展览项目数量急剧增加,相同主题展览会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展览会项目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参展商,竞争采购商和观众,竞争各种办展资源。今后多数展览项目将重新整合,总体上将朝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展览会展位价格水平总体仍然偏低,但由于企业参展将更加理性,展览市场竞争的结果,劣次展会和“形象展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品牌展会不断涌现。由于展位价格充分反映展会质量水平和供求关系,品牌展会的展位供不应求,其价格可数倍于平均水平,同时拉动全国展会价格的总体水平上扬。

  4.展览人才的竞争

  未来中国展览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展览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制定鼓励展览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展览人才采取优惠的引进措施,有成功展览工作经验的高层展览专才是各地展览企业猎头的目标。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会展专业,培养本地展览人才。展览企业重视员工在职培训,提高员工展览专业素质。

  会展经营

  参展,重心在哪里? 

  2006年09月19日 11:13:34  来源:中国会展网

  参加展会是企业拓展营销渠道与增加市场知名度的最佳时机,但在最大化利用展会以及展会相关资源方面,却并不如人意。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这个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时尚展会对于中国的服装服饰企业来讲,也是拓展营销渠道与增加市场知名度的最佳时机,但在如何最大化利用展会以及展会相关资源方面,却并不如人意。

  众多品牌及服饰厂商对于展会的理解更多的注重于营销领域,参展的目的也多集中在招集渠道合作伙伴、提高市场品牌形象以及了解同类竞争对手的现实境遇。如果我们将展会进行功能分解,则会发现,除我们已知的功能外企业只是利用了极其片面的部分,更多的资源还要有待我们去开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展会还会具备:

  1、行业人力资源的汇集功能

  首先将人力资源汇集的功能放在第一的位置,是因为展会的规模决定了企业在参展时期人力资源的规划及投入规模,也可以说在短短的CHIC展期内将汇集众多国内服饰品牌企业最为优秀的人才。同样,从个人发展角度去理解,优秀人才也会在展期内观察其它参展企业,以便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展会期间也是企业寻求高素质人才与优秀行业管理者的最佳场合。

  2、品牌个性形象的汇集功能

  CHIC展经过十几届的发展,其功能性与实用性也越来越明显,参展企业也由原来以投入巨资“盖房子”进行品牌展示的形式向以产品功能展示与品牌个性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回归。所以资金实力已不再作为品牌实力的唯一证明,突出品牌个性、优化展场功能、提高关注率、塑造与产品形象及定位更为贴切的展场形象成为企业吸引参观者的最佳方法。因此,通过对各参展商展场形象的观察与揣摩能够更好、更为有效的为本企业所借鉴、利用。

  3、营销推广人员的“实战练兵”与现场培训的功能

  往往企业在参展期间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把握客户、把握市场,在选取工作人员时总会倾向于经验老到与职位级别更高的职员,殊不知,展期虽短但在接触人员类型及总量上却极为丰富,也许在展会上所遇到的客户或客户类型比全年在办公室或公司中所遇到的多出不知几倍,是员工增加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客户对应水平、增长市场认知及快速进入工作角色的最佳途径,也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骨干的理想场所。所以,在展期内增加对执行层员工的培养,不仅仅实现了“实战练兵”的机会,也通过现场培训的方式,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水平。

  4、品牌经营方向的预测功能

  中国服饰市场瞬息万变,品牌的市场经营过程中也应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便使品牌能够更加契合消费需求。通过与会展商所推出的参展品牌,至少能从一个侧面了解其它企业对市场的判断。   例如2004年CHIC展中高尔夫休闲品牌仅一、两家,而在2005展会中从事高尔夫休闲或类似的品牌却猛增到10家,其它如海洋运动休闲及商务休闲类品牌也有类似体现。所以,对于进行品牌市场适应性调整或希望推出新型服饰品牌企业的来讲,展会的汇集功能也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部分的市场证明与经验。

  5、消费市场的亲临调研功能

  以在中国现阶段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北京CHIC展及上海时尚展为例,除部分展会设置于产业生产密集地区外,大多服饰展会基本会在本地区的中心城市开设。因此,在展期内,除对展会中各个竞争对手进行分析、调研以及招集合作伙伴等工作外,还可以利用展前及展后的有限时间对该地区消费市场的经营情况进行实际调研。时间虽然有限,但通过实际亲临的消费市场观察与调研,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竞争品牌在该地的经营情况,以及该地是否合适作为本品牌进入的经营市场等问题寻找答案。

  6、优秀员工变相福利与团队“磨合”功能

  一方面,对于北京或上海的规模型展会,大多参展商都非本地企业,除部分职位较高的员工或企业领导外,多数职员不会轻易前往;另一方面,而为准备展会的相关工作,企业的参展员工大多会奔忙1-2个月的时间,展会后会形成较长的疲劳期。因此,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可在展会后安排1-2日放松活动,即可以缓解员工在精神与身体方面的疲劳度,也可以作为企业关心员工、增加团队交流的“福利”措施。而在展会前企业内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也可以作为企业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加强部门协作关系的“磨合”机会,为企业的协调机制与应变机制提供良好的经验。

  因此,我们可以说,展会不仅仅是企业的营销契机,也是企业收集商业信息、提高人力资源设置、获取品牌发展机遇的综合体现。那么,对于一个服装参展企业来讲,如何对展会资源进行配置及利用呢?我们可以2005年CHIC展为例说明:

  1、参展时间设置(以参加2005年CHIC男装展为例): 装展时间:3月24-26日,参展时间:3月27-29日,撤展时间:3月29日。

  2、参展人员设置(以执行层职员为例):企划人员(本职以平面及空间规划工作为主)2人,营销人员(以2个营销人员辅助1个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为标准)6人,产品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面料识别能力及制板经验)2人。

  3、参展工作安排(以执行层职员为例):

  企划人员:装展期间参阅其它品牌的装修及装饰过程,了解参展布局及运作过程。参展期间选用部分空余时间观看装修后的现场展示及货品陈列方式,并对竞争对手或表现优秀的展位进行隐蔽拍照及摄像,辅助本展位的参观者疏导和相关协助工作。

  营销人员:装展期间可现场亲临展位由老员工进行展会营销培训。参展期间由老员工指导或辅助进行客户介绍及谈判工作。在28日下午及29日上午客流相对较少的时间,分批走访竞争品牌,了解对手在产品、销售及合作等领域的经营信息,获取对方优秀员工资料。

  产品设计人员:展会期间走访各品牌展位,参观期展示产品,并通过隐蔽身份等方式获取竞争对手在新产品方面的商业信息。除27、28两日可在展场内进行展位协助及信息获取工作外,可在29日先期对北京部分商场进行市场走访,了解市场消费动态及产品经营状况并进行总结。

  管理层人员:每日展会完结后,总结当日工作内容,除进行指导及相关业务培训外,安排第二日工作内容或行为策略。

  4、展后工作安排(以执行层职员为例):

  29日撤展工作完毕后,可在北京滞留30、31两日。29日晚进行展会总结,对各自所接受的工作任务进行汇总。

  30日,全体参展职员考查北京消费市场及销售卖场。分别选择部分一类商场(如国贸商城、王府饭店商城、燕莎商城等国际品牌云集的高档商场)、二类商场(如东方新天地、中友百货、SOGO商场、王府井步行街等)及三类大众商场或批发市场(大红门地区)进行实地考查(也可适当自由购物),其中:

  企划人员:观察各种类型品牌在店面设置、货品陈列及卖场促销等方面的规划方式,统计消费流量及采用目标调研的方式了解消费者对该品牌营销措施的褒贬。选择优秀品牌卖场为营销人员及产品设计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丰富其它人员的知识层次。

  营销人员:了解部分竞争品牌在该地区的经营方式,探取对方经营要点。通过对不同品牌的购买测试,感受对方的服务方式与服务质量。如有可能,可与走访商场的经营负责人进行探访,了解该商场的经营情况与品牌入场资格要求等信息。

  产品设计人员:对下一年春季产品的研发进行样衣采购。了解竞争或相似品牌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产品规划与产品组成方式,获取相关产品在生产及经营方面的信息。了解现有消费群体在服装选择方面的制作及工艺要求,观察国际服饰品牌在面料应用方面的特点及特色。31日,全体参展职员在适当休息后由企业组织进行活动,可选择北京市内部分名胜古迹进行游览。

  通过以上四部分的工作安排,基本能够将展会所赋予的信息交流及获取功能得到实施,也能够充分的将参展时间进行最大化的合理利用。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展会及市场中的商业信息,使企业经营执行团队得到更为感性的市场认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与情感紧密度。(来源:《服装界》)

  会展信息简报 

  第 二十 期     2006年10月1 日   深圳会展中心资料室编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7周年 

  会展新闻 

  高交会电子展下月拉开帷幕  

  来源:深圳特区报2006年9月20日C5版 

  自主创新主题将亮相高交会 

  来源:深圳商报2006年9月21日A1版 

  发改委“自主创新主题展”将亮相高交会 

  来源:深圳特区报2006年9月25日A1版 

  知识产权保护成高交会重头戏 

  来源:深圳商报2006年9月27日A13版 

  会展动向 

  深圳华博礼品展:关注卖家的原创性 

  2006年09月25日 14:21: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由深圳市华博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深圳礼品展每年于春秋两季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4个年头,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果最好的业界展会,同时也成为礼品、家庭用品、工艺品、钟表业内人士每年不可或缺的盛会。2005年秋季礼品展容纳近2000家参展企业,到场参观的专业买家达85000人,其中海外买家更高达30%。第十四届深圳秋季礼品展将继续在深圳新落成的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展会启用1、2和9号馆,三个展馆将容纳近3300个国际标准展位,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参展企业进一步细分,按产品、行业分区排列,更方便买家参观。 

  谈到成功经验,深圳市华博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承文总结了华博多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不懈努力:一、卖家的原创性和生产性;二、买家的专业性;三、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细节服务。“第一点很重要,因为卖家的质量决定了展会的可看性。我们立足深圳这个礼品生产基地,就注定了为生产型企业拓展市场的方向;而买家的专业性也正是我们展会这个贸易洽谈平台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买卖双方都取得成效,我们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第三个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在礼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我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搬到展会上,希望能为我们的参展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本届展会,相关海内外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主办方通过包括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以期让更大数量、更高素质的买家为新场馆带来更新的面貌。同时,展会得到全国各地行业协会及参展团的鼎力支持,其中包括深圳工艺礼品行业协会、广东省集币协会、浙江平阳、福建泉州、德化展团、四川省礼品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的参与,无疑为展会增添了亮点。就在一年前,华博展览公司通过了UFI国际展览联盟的认证,正式成为UFI成员,而其主办的春秋两季礼品展则经过多项指标考核后,成为UFI认证展会,这使得华博礼品展一跃成为业界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国际性高档次展会,加盟UFI,也使得众多展商及买家对展会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据了解,本次展会的展出面积达60000平米,展位有3300个。展会还将以产品类型分区: 1号馆:A区:工艺品类、礼品类、赠品类、B区:钟表类、电子小礼品类、文具类、纸制品类、包装材料类;9号馆:C区:家庭用品类、厨房用品类、家用电器类、皮具、箱包手袋、旅游用品类、时尚饰品类、美容保健用品类;2号馆:D区:礼品类、邮币类、国内组团、综合类。展出产品十几个系列近万款各式礼品、精品,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大会将吸引超过10万专业买家从四面八方云集深圳,成为海内外礼品业界的盛事。 

  本次展会的参展产品具有设计新颖、科技含量高、注重品牌效应等特点,届时展会将出现设计上领先潮流的产品及更多为推广企业品牌形象而设计精美的特装展位。 

  会展视角 

  会展“面包”香却做不好 

  2006年09月16日 12:43:15  来源:新华网 

  搭台花费远高于摊位租金 展台搭建须进入高层次竞争 

  会展业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在会展相关产业中,展台搭建行业从会展经济中的收益最大,是“面包”中最“有嚼头”的一块:参展商每租用1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平均花费是3583元,其中1532元用在了展台搭建上,是比摊位租金更多的“第一大支出”。 

  但有关专家却不无遗憾地指出,目前本土布展企业成百上千,但真正优秀、能满足那些高端展会参展商要求的布展企业还很缺。 

  国外“空降兵”频现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每次高端展会举办前夕,总能看到国外布展“空降兵”的身影。去年国际车展上,宝马、奔驰等大公司的展台全部交由他们从本国带来的展台搭建商施工。而部分国内企业的展台,尤其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也由国外的搭建商完成。 

  据浦东新区会展办负责人姜先生介绍,比起一般展会上设置简单的标准摊位,根据参展商特殊要求制作的特装展台既要安全实用,又要能够在短暂的展览时间中吸引尽量多的眼球。而目前不少本土企业缺乏承接高端布展的专业水准,仅停留在比拼价格的低层次竞争的水平上。 

  展台比的是创意在一家知名跨国公司负责展会工作的营销主管徐先生透露,做一个集合声、光、电等多元素的特装展台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不稀奇。“因为展台是我们展现实力的‘名片’,比的就是吸引潜在客户的创意。” 

  新款汽车在薄纱包裹下“从天而降”,发动机现场“解剖”让人一览无余,旁边还配上模拟驾驶器;新型印刷设备现场开印,把一张张“作品”直接铺在展馆地上接受品评……在徐先生的印象中,许多极具创意的特装展台都姓“外”,而本土企业却常常简单“复制”,忽略了在创意设计这一高附加值领域“掘金”。 

  做大还需手艺精数据显示,随着世博会临近,上海会展业“面包”正在不断做大。今年仅在浦东的展出总面积就有望突破3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以上,高端国际展会所占比重日益提升。业内人士指出,“面包”做大还需手艺精,行业规范少不了。 

  目前在国内展会圈里的布展商既有专业公司,也有广告公司、家装企业,甚至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而在国外,只有拥有资质认可的搭建企业才被允许进入展馆布展。 

  中国展览业六大发展趋势 

  2006年09月16日 13:29:54  来源:中国会展网 

  2004年下半年,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中心经过大半年的努力, 通过所有各省市商务部门组织了全国首次展览业普查, 获得了“2001-2003年中国展览业现状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2005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派出“中国展览业现状调查组”赴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陕西六个省市及苏州、郑州、哈尔滨开展调研,商务部有关司局及商务部研究院、国家工商总局、中国贸促会等单位也派员参加了这次调查。各省市根据调查组要求对本省市近几年展览业发展情况作了全面的统计。 

  现根据以上调查统计资料,对中国展览业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中国展览业现状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展览业现状具有五大特点: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一)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展览业可谓“起步晚,发展快”,这可以从近五年来展览项目数增长情况得到验证。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01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二)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前几年建设展馆多从发展会展经济着眼,现在许多城市已不完全为了发展会展经济,而是从城市举办各种会展活动的公益角度考虑,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例如包括西藏拉萨也在积极争取建设一个会展中心。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三)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在我国,展览活动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促进贸易、投资、技术、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载体。加上我国经济体制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因此,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量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这也是有别于全世界其他展览大国的一个显著特色。 

  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在我国,主办机构是办展的主体和主要民事责任单位,但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部分另有承办单位。从承办单位来看,企业承办的比重正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我国的政府主导型展会项目数世界第一。许多大型活动特别是中央和省级以上政府机构或全国性商协会主办的展览,其主办方往往由数个不同机构共同组成,承办者往往是主办单位的下级政府机构。 

  目前我国对展览主办企业并没有特别规定任何入行“门槛”,近年来各地新注册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数以千计、万计,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有主办展览的资格,但是,目前真正能独立主办或与其他机构联名主办的民营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四)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展览业。但是,中国的展览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三者可进入世界展览中心城市百强;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五位。这也反映了我国展览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五)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不上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从展览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看,比之美国、德国等展览大国,我国展览业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以2003年为例,我国当年的参展企业多达44万家,其中境外参展比重约10%,参会观众达到6000万人次,境外观众约300万人次。这说明我国展会对观众的组织水平较高,观众观展的积极性也很高。尽管专业观众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展览的直接效果比展览发达国家要差一些,但展览已是我国企业推介产品、结识客户、达成订货交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此外参展企业数、观众总数居世界第二,展览会参加者范围广泛,加之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往往伴以中国大陆主流媒体的强势宣传,展会具有明显的启迪大众、增长知识的宣传教育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中国展览业未来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展览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市场总量快速增长;产业化进程加快;专业化比重增加;项目数增速放缓;展馆面积继续扩大。 

  (一)市场总量快速增长 

  展览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市场和产业两大因素,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潜力的市场,同时也是门类齐全的产业大国。巨大的市场购买力,丰富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能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和加工中心,同时也为我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会展中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展览收入以平均每年约20%速度递增,展览市场总量迅速增加,其原因主要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的拉动;国家进一步启动内需的拉动;地方政府重视展览业;展览业国际化程度提高,等等。 

  我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2005年仅为0.09%,发达国家该比例为0.1%-0.2%,显然我国展览市场在十一五期间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全国服务业的增长值只占GDP的3.7%,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远远低于世界一般水平,因此中央政府在一些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属于服务业的展览业也必将更快发展。 

  中国会展经济方兴未艾,目前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潜力还很大。200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7%,但目前中国展览业的年产值约为8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展览业年产值的0.3%。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以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今后中国会展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展览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可望高于“十五”平均水平。可以预言,2010年以上海世博会为标志,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展览大国。 

  (二)产业化趋于加快 

  随着中国会展市场的快速扩大和对会展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会展越来越被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看待。为了促进会展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中介组织三个层面进一步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政府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服务,进一步确立会展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大力发展会展产业。 

  我国将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逐步建立健全展览业的行业管理体制。中国商务部将在内外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展览业的统一管理体制。对展览业的管理将从项目审批转向行业管理和政策调控,加快促进展览业的市场化。在管理方法上,商务部将建立与展览业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发展政策。正确引导展览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很多地方政府设立会展统一管理机构,根据展览行业发展所需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要求,对交通、通讯、旅游、商检、海关等展览业务所涉部门进行协调,使展览业与这些部门、行业在互动中协调共进。 

  商务部计划未来若干年内将重点支持100个品牌展览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航母”,并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单独或联合办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展览企业数继续增长,企业主办展会数的比重不断提高,政府主导型展会加快市场化改革,展览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展览策划、展览广告、展览设计、展览运输、展览工程、展览旅游等相关产业链快速拓展。 

  (三)专业化比重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展会主题正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办展主体和办展方式也趋于专业化。 

  1.展会主题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会展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结果造成展会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未来的行业性专业展会将会更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展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性展览会数量不断攀升,协会、企业办展以专业展为主,政府主导型展会也向专业化发展。在十五期间新增展览会项目中,专业性展览会占比重逐年走高。 

  2.展览分工专业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展览从业人员没有明确分工,多种职能集于一身,同一批人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展览业缺乏科学的社会专业化分工协作,必然效率低下。未来展览业必须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局面,会展配套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将进一步专业分工细化,展览评估、展览咨询、展览设计装潢都是颇有前途的行业。 

  3.展览从业人员专业化。我国目前展览从业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未来会展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会展教育培训,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特别是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业务素质,需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最好的服务精神、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外语,熟悉现代国际展览业务,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业人员的总体知识水平就是展览业管理水平的体现。 

  4.观众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观众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高质量的观众对一个展览会的成功与否将起到关键作用。未来大多数专业展会观众为专业界的决策人士、贸易人员及科技人员等。 

  (四)展会项目数增速放缓 

  1.新创展览项目逐年减少 

  经过十五期间展会数量的急剧膨胀,各行各业的展览会题材已经得到很大程度挖掘,新创展览项目越来越难,必然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展会的总数量作为基数不断增加,很显然,展览项目总量的增长速度必然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该增速还将进一步减缓。 

  2.展览项目竞争整合 

  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未来我国展览项目竞争整合在所难免,劣次展览项目加快淘汰,展览并购将现高潮。 

  国际展览业看待展览会并非局限于展销产品的概念,更多考虑的是树立产品形象或企业形象,追求一种长远、持久的品牌效果。世界上所有会展业发达国家,都重视会展的品牌效应,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和会展名城。中国会展业实现品牌化经营也是必由之路。未来中国的展会将重新整合,有的展会在竞争中壮大发展,有的在竞争中消失,有的在竞争中合并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深圳会展中心图片库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合作单位|友情链接|网站地图|网站广告